|
本帖最后由 一块砖- 于 2012-8-6 11:09 编辑
麻雀
(一)
年少时缺衣少食并不觉苦,在蒙昧中生活,没有欲望没有理想。老屋门口一棵大槐树横七竖八的枝桠档住夏日的太阳,树下就有了一大片荫凉。这里是我扭草把子的地方---把稻草加上从田边地头铲来的野草扭在一起扎成麻花一样,就是我们称之为草把子的东西。这硕大的草麻花是乡下最主要的燃料,塞进大土灶时就从家家户户的房子缝隙中飘出青黑色的烟。
扭草把子要两个人配对才能完成的,一个是老态龙钟的婆(奶奶)一个就是三四岁的我。婆不停地伸曲干瘦的两手掌控着稻草,我两手拿一个用木条弯曲的勾弓。弓勾的手握部位套了一个竹筒,用勾弓勾住婆掌控的稻草两手不停地转动,竹筒便咯吱咯吱地叫。三、五只麻雀在你身前身后叽叽喳喳地跳。两脚不停地后退十数步后再随着婆往回收的动作前进,婆就巧妙地把扭紧的草扎成了草麻花就完成了一个草把子的制作。再从复同样的动作制作下一个、下一个、、、。这样扭啊扭啊婆不知为什么就卧床不起了。一天吃夜饭的时候,婆在里屋叫大哥,大哥出来时说:“婆说刚才有好多穿长袍代礼帽的人来接她”,没两天婆就死了。这时我虽然又长了一岁,但对于人死了是么样一回事是没有任何概念的。我依然握住婆的手想和她说话,直到父亲从武汉急急忙忙地赶回来呼天抢地的大哭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椐大哥讲,祖父英年早逝,祖母孤苦一人拉扯父亲和简叔长大,在那动乱的年代里,生活之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多年后父亲在祖母的画像上写了几个字:节操松柏、福荫子孙、春辉未报、千古犹生。
起起伏伏的小山坡和高高低低的田野静静的一直伸展到天边。散落在田地里的大人们正接受太阳的暴晒,任凭汗水顺着釉黑的皮肤往下流淌。天太热了、连狗子都懒得叫喊一声,伸长了舌头不停地喘气。只有一会儿飞东一会儿飞西的麻雀一群群的时而在老槐树上,时而在屋檐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它们好快活啊!
我想做只麻雀,尽享它们的快乐。说了两句“诗”:麻雀麻雀一个头、飞东飞西不发愁。时年五六岁。
在乡下读书也不知读了几个一年级,父亲就把我带到汉口,住在利济路安乐巷41号舅舅家。那时的利济路两边大多数都是一层或二层的房子,房檐上常有站在那里叽叽喳喳聊天的一只只的麻雀。我常常看着它们发呆,它们是和我一样的从乡下来的呢?还是象这城里人一样总是住在这里的呢?我想它们应该是从乡下来的,因为它们不但与乡下的麻雀长得一模一样,重要的是它们和乡下的麻雀一样的快活!
一个暧洋洋的春日下午,太阳照在屋檐上、照在麻雀身上,我想它们一定身上融融的暧和、享福啊!麻雀。
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头的出现,彻底地颠覆了童年的梦幻!佝偻老人从那里来?是从那看不到尽头的路的那头来的么?是从湮没的岁月中飘来的么?他悄无声息地慢慢地行进在街头,手持一个指向天的竹杆。随着老头慢慢地前行,老头就不断地从竹竿的上头取下一只只麻雀放入他随身的布袋中。惊呆了的我终于发现原来老头的竹竿上头是固定了一枚老牌子钢针的。就是每天有人拖长了腔调叫卖的“老牌子---钢针、姻脂—花粉哪-那-----”那种缝衣针。这种叫卖声是很好听的腔调。钢针、一分钱可以买三枚的。我还发现只要是老头手腕微微一动,竹杆那头的钢针便贯穿了一只麻雀的身子,刚才还在一起吱吱喳喳的麻雀伙伴依然还在那儿探头探脑地叽叽喳喳,对于同伴的厄运居然毫无察觉!
幼小孱弱的我瞪大了眼晴,跟着老头从三暑街慢慢地往利济北路行走。只要老头手腕子一动,我的心便为之一缩,身体为之一颤。惊骇中我心中第一次有了怨恨。这麻雀惹了你么?我突然边跑边大声地喊叫起来,惊起屋檐下的麻雀四处乱飞。也就从那一刻起想做一只麻雀的愿望也就随着四散的麻雀化为乌有了。
长大了读《佝偻承蜩》“仲尼适楚、出入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可见庄子所言决不是虚构。虽然不能证明这“承蜩”的佝偻老人活了几千年改行专刺麻雀,但这项绝枝还是有人传承的。说到这里笔者要声明一句:这佝偻老人刺麻雀的事决无杜撰,确实是笔者亲历!
孔子当年给他的学生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他老人家说得对,只要用志不分,凝于神,很多事情是可以办得到的!
待我稍大了一些的时候,就不怎么记恨佝偻老人了。这麻麻雀多的是,老人刺麻雀或许是给他家的病人吃的吧?
我亲历麻雀真正的劫难,大概是在57年左右吧!当时政府号召要除“四害”为民谋利。这无处不在的麻雀被定为了四害之首恶!说是有“科学家”能算出来一只麻雀一年要吃掉多少粮食。全国有多少多少只麻雀,每年这多少多少只麻雀要吃掉多少多少亿斤粮食呢!!常言说得好啊,民以食为天。这可恶的麻雀居然敢在人口中夺食!岂能容之?一声令下,举国动员,大打一场消灭麻雀的人民战争。
你别说,这群众发动起来了,那办法还真多。佝偻老人差矣。但人们发现不论是掏窠、网捕、下药、都不能令麻雀绝迹后,就想出了一个绝招。统一行动,在规定的时间里只要是看到了麻雀就敲击大鼓,铜锣、没有锣就敲脸盆、、只要是能弄出大声来的东西就死劲地敲!有钱的单位就放鞭炮。人们还拿着长长的竹杆,只要见到麻雀就群起大叫、呼喊、驱赶、、、、这麻雀的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了。它们既无处藏身,又要惊恐不安不停地飞呀飞、、、到后来麻雀都累得坠地而死。到死它们也没有弄明白这到底是惹了谁呢?
伟大的人类宣告对麻雀的人民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一年以后虫害漫天、粮食大面积减产。这时又有“科学家”说:这麻雀虽然吃了地里的一点粮食,但它们也吃了大量的害虫。没有了麻雀害虫烈烈,这粮食不减产才怪呢!
麻雀终于等到了平反的一天,其四害之一的空缺,便由臭虫代之。这麻雀绝处逢生进入了休养生息的时期。
六十年代是要准备打仗的,要防美国人打来、又要防苏联人打来。所以然者就把一些工业或与一切和打仗有关的无论什么业都弄到大山里或者是假想的、打仗的后方去。大三线、小三线的建设调动个几千上万的人那也是平常的事。如是我们单位数千人就浩浩荡荡地开到了青海。
美丽的苍家峡之美我是没有文字功底写得出来的。拖着长尾巴在树间飞的马鸡、在河滩不停地跑动的尕尕鸡、美丽的山鸡、白肚皮的乌鸦、各种不知名的鸟、清澈见底的河沟、、。风和日丽之时、人放倒在山坡上看天上白云轻浮、微风阵阵。人好象身在天地的尽头,心地澄澈,真正是万虑均消不知身为何物了。
淳朴的山民卖羊,卖鸡刚开始是不论斤的。一元钱或八毛钱一只鸡是不管大小的。三元、五元钱一头羊还要帮你杀好,但羊皮是山民的。因为羊皮是他们主要的遮身物。布衣是视为珍贵的东西,到老乡家听老乡忆苦思甜常听说:我们过去进进出出都是老羊皮,你看现在都盖上了这么好看的布花被了。一老翁柱拐来到工地看稀奇,用拐棍敲打着脚手架的钢管说:这竹子真好啊连一个节都没有呢?
没有多久我们这支由上海、广东和其他地方人组成的队伍就把方园几坐大山的鸡吃了个精光。山民们大惊、戏之曰:“吃鸡公司”!
吃鸡有点不易了,但这事难不倒住帐篷、工棚、羊圈、、、走南闯北的同志们。在吃鸡的同时他们早就瞄上了那成群的野鸽子了。随处可见的野鸽子根本不知它们的灭顶之灾已经来临,有胆大的还试探着落在你不远处吃你撤下的食物呢。如是抓捕野鸽子几成群众运动了。
抓野鸽子是很容易的。晚上打上手电筒,用电光照住野鸽子,伸手“拿”来装进随身的布袋。一个小半夜捉个十只八只是没有问题的。
青藏高原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日精月华、风霜雨露孕育了绵延不断的大山。这里是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的天堂。大大小小的山洞是它们安全的房舍。“吃鸡公司”的侵入,这安全的房舍就成了它们等待死亡的场所。
没有多久附近小山洞的野鸽子已经稀少了,同志们只能到远距离的大山洞去抓捕。大山洞很大,有的能有几层楼高,峭壁间的鸽子抓起来有点困难重重了。而这野鸽子也已经有经验了,电光一照面就惊惶失措地乱飞。人是有办法的,就用线绳织一张大网,用网罩住山洞口、打亮手电筒。这山洞多是洞口小,肚子里大。然后一人打亮手电筒去到山洞内拿着长长的竹杆摇晃呼喊,惊起野鸽子没命地逃窜,一个个地就钻进了洞口的网中。一次两个广东人,洞上、洞下的手电筒都发生了故障,黑灯瞎火的没有办法只好两人互相呼喊了一夜。没有被狼吃了真是万幸了。
野鸽子肉很香,只要放点盐用清水炖即可。清澈透亮的汤汁上飘浮晶莹透亮的油珠,那香味能沁入你的心脾。吃起来用现在的说法那真叫一个爽哦!
野鸽子比麻雀聪明,它们并不依赖人类生存。没过多久方园多少里的山头都难觅踪影了,它们把户口都迁到远离人类的更深的大山去了。
没有野鸽子、有麻雀!!青海的麻雀那叫一个多啊!一群一群的飞上落下快活的很啦。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它们住在这偏远的地方,并未经历灭绝麻雀的浩劫。麻雀的祖辈也没有留下什么要警戒人类的忠告。人多的地方麻雀越多。叽叽喳喳地快活啊!
几十年了并未再见佝偻老人的身影,绝技不再也算是麻雀的不幸了。你想想要练成佝偻老人的本事那是容易的么?人类的可怕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又无止境地向大自然夺取!汽--枪打麻雀可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了。很多的人都拿起了汽--枪,红烧麻雀的滋味也不比野鸽子差。尤其是麻雀那发达的胸脯肉咀嚼起来味道绝不比野鸽子肉逊色。
一个五一节的早上,太阳刚刚露面。老乡的院子里,一棵花椒树上一大群麻雀就在上面叽叽喳喳的讨论快活的生活。这时我已拿起了汽--枪对着它们了。汽--枪是一个东北的小个了买的。在院子外面有个不知是做什么用的空屋,我们在空屋的木柱上钉上一棵钉子,把汽枪架在上面对着花椒树。麻雀看不到人也看不到枪,它们不知大难已临还在叽叽喳喳不停地讨论。手指一动,一只麻雀就落地了,一群麻雀就莫名其妙的飞去但马上就又飞回,时间只够你换枪子和瞄准的。手指不停地动,麻雀不停地往下掉,麻雀不停地飞去飞回,院子里地上就有了一堆死麻雀。一个叫小木克的广东人就收获战利品拿回去红烧麻雀了。待我们几个人意犹未尽回去吃麻雀时,大老虎灶的铁锅内只剩下一点汤汁了。他们说太好吃了,就都吃完了。我们几个人只好拿起枪再返老乡的院子——。
麻雀无语,它们只是本能地生活着,没有欲望、没有理想。这种鸡科麻雀属的物种,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万年的进化才得以延续。人们用它们的肉、血、脑、髓、卵做药,说是微温无毒能够壮阳、益精、、补肾、强腰!!
(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