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苇
汪剑平
一 一片无边的芦苇,一束摇曳在夕阳明眸里的芦花,成为我几十年来挥之不去的印象。 村庄与芦苇的关系极为密切,情同手足。在大平原,只要有村庄的地方,就有芦苇的身影。旷野中的村庄形只影单,唯一与之相伴的只有芦苇无边的繁荣与翠绿。村庄因芦苇显现无限的生机,也显现一幅人丁兴旺,安详和美的景象。 村庄的农事,是从芦苇的发芽中开始的。在农家,我们看到了蓄势待发的犁耙被打磨得亮光闪闪,锋利无比。那些翘首耕耘的土地,在惠风的吹拂下,焕发着极尽旺盛的生育之力,这种母性的神秘令人春心荡漾,意气纷发。 我曾试想,一个没有芦苇相伴的村庄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可能是了无生趣的,也可能是寂寞难耐。在经历了太长的寒冬之后,芦苇返青,对于我们至关重要,生死攸关。 在我的记忆里,芦苇的存在远比村庄的历史还要长,还要久。春天发芽,秋天扬花,在完成生命永续轮回的过程中,村庄也跟着完成它的变迁,这期间村里有人生,有人死,有人悲,也有人愁,此事古难全,尽在不言中。 二 芦苇的枝枝叶叶有着特殊的韧性,这是在暴风骤雨,大雪严寒中淬炼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品质,因此它们吹不倒,冲不垮,压不死。在滔天的洪水向村庄袭来的危机时刻,群情激荡的芦苇们,组成一道道铜墙铁壁和洪水作殊死的抗争。在这些毫不退宿的芦苇身后,是村庄宁静袅袅的炊烟,是牛童悠扬的笛声。挺身而出的芦苇一次次为村庄化险为夷,守护平安。 芦苇的生长,是一种诗意的生长。在春天,我很难看到有比它们更蔓延无边,声势浩荡的。一棵芦苇算不了什么,一万棵芦苇组成的阵势就会显示出无法言喻,无可比拟的宏伟与壮阔。我不明白,芦苇究竟靠的是一种什么力量完成如此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生命交响。芦苇原本就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植物,但是它们靠集体的团结,靠不离不弃的守望,最终完成了一种看是不可能的行动。面对这些可爱的生灵,我犹然悟出一个道理,越是普通的事物,越是具有超凡脱俗,气势恢宏的生命爆发力,平凡与伟大是相对的,也是相通的,这全然在于一种独特的思想和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的选择。 在我的人生中,我虽然不是一个真正的农人,但一段农人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切肤之痛。在春天,我和一头步履蹒跚的老牛躬耕在田野,连续的劳作,使我从嘴角的汗水尝到了生活的咸涩与辛酸,而被犁把磨破的渗血的手掌,仿佛一只泣血的杜鹃,将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侵染得生气蓬勃,活力四射。而所有这些都源自入一棵坚强的芦苇,它挺拔的杆儿,苍劲的叶蔓,将一种不屈的意志植入我的心间,让我有了和它一样的秉性和性格,并且明白了耕耘的全部含义。 三 秋天的芦苇韵味十足,妙趣横生。当北去的大雁从头顶飞过的时候,芦花用异常隆重的仪式目送它们离去。芦花是一种象梦一样的白花,在风的吹拂里,它们显得非常的轻柔,非常的浪漫,好似爱人在远方轻轻摇动的那片离愁别意,让人心里软软地、酸酸地。 冬天的旷野,落叶飘零,荒芜死寂,这时,唯一让我肃然起敬的只有芦苇的形象。当我从它们身边走过,每一次驻足凝视,我都会对他们致以崇高的礼赞。这时的芦苇因经历了严寒的侵袭一改往日的柔美与纤弱,变得器宇不凡,傲然遒劲。那杆儿挺得更直,那叶儿铮铮发响,完全一副无所畏惧的勇士形象。 空中飞雪飘扬,大地银装素裹,极度的严寒把树枝冻得纷纷断裂。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里,我和一群农人正挥动铁锹劳作在挖渠的工地。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这里的每个人,不管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都已没有任何退路。我将浑身的力气凝聚在手臂,然后把一锹锹沉重的泥土从脚下举起,再甩到沟渠的两边,这一过程单调重复的劳作,把我累得精疲力尽,气喘吁吁。 雪越下越大,风用它锐利的长鞭死劲地抽打着天空,那凄厉的声响令大地颤栗。眺望远方,空旷的四野繁华落尽,茫茫苍苍。在这样的时刻,慰藉我的依然还是那些与我们不离不弃的芦苇兄弟。我非常感激这些芦苇兄弟,它们正把芦花当作旗子,为我们挥动、呐喊、鼓劲。面对它们如此执着的热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却和犹豫的呢?于是大汗淋淋的我,干脆脱掉所有的上衣,光着膀子,甩开大干了起来。此刻,茫茫雪原上回荡着我们的歌唱和号子声,像芦苇一样,风雪越大,我们干得越欢,严寒越浓,我们的内心越坚定。在这种极端残酷的环境里,芦苇的精神,芦苇的品德,给了我们无往不胜的信念与勇气,在我们战胜自然,挑战极限的同时,也战胜了自己。 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偶然看到芦苇的时候,自然便想起过去经历的那些苦难,而这些苦难因有芦苇的陪伴,到现在已成为我一笔受之终身的精神财富,拥有这笔财富,我的人生路一直迈得很坚定,很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