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衫 发表于 2012-11-6 10:48:22

石不能言最可人——品奇石

石不能言最可人——品奇石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力对于造型奇秀的自然山石,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喜爱。
    早在春秋时代,玲珑透剔、千姿百态的湖石就被一些人所偏爱,据《南史》、《建康志》等载,南朝已有欣赏单块奇石之举。到唐代,湖石为许多文人藏为案几之玩,列置园墅欣赏者日多。李德裕、牛僧儒、自居易等都嘈石成癖。自居易曾有诗云:“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庭中慰索居。”顽石一方,足可陪同索居,得之慰藉。宋代不少文人更是爱石如命,苏轼、米芾等都染此怪癖。据说米芾自号“石痴护,曾不止一次身穿礼服,手捧朝笏,拜倒在奇石面前,口称“石兄”、“石丈",还画过《拜石图》,留下了爱石的轶事。苏东坡在任凤翔判官时得一奇石,把玩不够,放在案头的铜盆里,或酌饮时把持,或邀朋共赏。帝王中爱石最甚的要算宋徽宗赵佶了。徽宗虽政昏财溃,却自鸣高雅,一味垂意花石。,到了宣和年间,在皇城东北隅修筑艮岳,便兴起了花石大役。朱劢领旨设局,供奉花石,以苏州为基地,四处索求。“凡士庶之家,有一花二石之妙者,悉以黄帕遮复,指做御前之物。不问坟墓之间,尽皆发掘。石巨者,高广数丈,以巨舰装载,用千夫牵挽,凿河断桥,毁堰拆闸……"(《宣和遗事》)每得~奇石,徽宗皆欣喜之至,独立设置,品玩欣赏,特秀者甚至封侯、赐金带,或图画为谱。艮岳最大的一块太湖石,高五丈,矗立在通往华阳宫的路中,徽宗封之为“盘固侯”,赐于金带。有不少奇秀的太湖石,都起了名字,刻于石上,分立道路两旁,排成一列,好似群臣恭候君主的到来。清康熙皇帝也爱玩赏奇石,还亲自动手制作过树石盆景。有一首《咏御制盆景榴花》:“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攒青叶里珊瑚杂,疑是移银金碧丛。”
    近代,爱石成癖的名人也不少。沈钧儒说他收集的石头“不但拥有五城,而且囊括四海”。还把书房称为“与石居”,书房上挂着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书写的匾额,沈老自己题诗曰:“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掇拾满所居,予髯为榜焉。"书架上累累石块,石上有小纸片,标明收集的地点。如在伊斯库湖畔觅列的一块,注明“唐僧曾到此湖边”……
    千姿百态的奇石,有人把它比作中国式的抽象雕塑。有的孑然一身,孤峰独立,婀娜秀美;有的聚众造型,高低参差,如云似浪,有的堆砌成山,造成磅礴之势,人们从抽象的山石艺术形象中看到了大自然的造化、坚定、沉实、均衡、道劲和线条的流畅等等,不仅增添生活情趣,而且陶冶人的情性,诚如古人所说:“非独友石,友其德也。”郭沫若为沈钧儒先生“与石居刀书写的匾额上有题款曰:“磐磐大石固可赞,一拳之小亦可观;与石居者与善游,其性既刚且能柔;柔能为民役,刚能反寇仇。先生之风,超绝时空,何用补之,以召童蒙。”
    晶石,约略可分为三类,一是自然山水风景中的石景,如杭州西湖就有许多奇异的石景可观。西湖南面的凤凰山顶,有一巨石,如片云拔地,高达数丈,石顶有直径一尺余的圆洞。每当中秋之夜,清辉满隙,皓月与圆洞宛若合璧,可谓神工鬼斧,天下罕见。凤凰山东面的吴山,有~组平地突起的石灰岩石芽,世称“巫山十二峰”,又因这些岩石极象龙、虎、蛇、猴、牛等十二生肖,又称之谓“十二生肖石”。安徽蚌埠荆涂风景区,怪石比比皆是,有旷览石、台桑石、卧仙石、安邦石、定国石、启母石……而以启母石最具特色。启母石在涂山禹王富前半山坡上,俨若一位古代妇女独坐山坡,她抬头面向远方,似乎在眺望着、期盼着奔波在外的亲人。明代张士隆的《题启母石》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启母石僚的神采:“亭亭独立向江滨,四伴无人石作邻,云鬓挽成千载髻,娥眉淡扫四时春,霜为赋粉凭风傅,霞作胭脂仗昀。莫道岩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精神。”
    晶石,还有两类是园林中的置石和盆景。据古山阴人杜绾撰写的《云林石谱))介绍,可供观赏作园林置石和制作盆景的孤赏石达110多种,常见的有30多种,除太湖石外,还有昆山县马鞍山出产的“昆山石弦,宜兴张公洞、善卷洞一带出产的“宜兴石,,,南京附近沿江的七星观至仓头一带所产的“龙潭石",南京青龙山所产的“青龙山石”,灵壁县磬山所产的“灵壁石",镇江大蚬山一带所产的“岘山石”,宁国县所产的“宣石",江州湖白所产的“湖口石",巢湖所产的“散兵
石”,还有汉白玉、花岗石、钟乳石、斧劈石、英石、石印石、树化石、浮石、砂积石,芦管石、珊瑚石、炉渣石等等。对于用作“孤赏石”的素石,通常以瘦、透、漏者为上品。此三字,可谓评石、赏石之要诀。清代戏曲理论家、造园家李渔在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曾对此三字作过精辟的论述:“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此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后人又加一个“皱,,字,指石的表面凹凸褶皱,有千奇百怪之状。当然,这透、漏、瘦、皱也有一定的“度",如果透之过度,路路相通,漏之太甚,处处有眼;瘦之无度,摇摇欲坠j皱之过份,反显呆板,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效果。
    说起品石,不能不提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瑞云峰和皱云峰。
    玉玲珑,这块铭刻着“玉华”二字的峰石,立于上海豫园,是朱劝进呈“花石纲”的一块名贵的石峰。它玲珑剔透,色泽如玉。据说在石中点香,则袅袅青烟可从其周身的孔洞中飘然而出。明朝王世贞说它是隋唐遗物。
    瑞云峰,原在苏州留园,由于时代变迁,现在苏州师范学院附中,即清代织造府西行宫,是朱动进呈的另一块“花石纲’’遗物。由于它的形状犹如一股拔地而起的祥云,因而得名瑞云。那石面的凹凸不平,线条多变,恰如变化万千、浓淡各异的云朵。
    皱云峰,现立于杭州花圃掇景园内。由于曲折多变褶皱特多,故有“形同云立,纹比波摇”的天趣。石的背面刻有“具云龙势,夺造化功,来自海外,永镇天中”字样。清代戴熙、蒲竹英、吴伯滔等著名画家,都曾为此石留下传神之墨宝。
    江南有名的石峰还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蚰云峰、一梯云,南京瞻园的倚云峰等。清初扬州南园有九块上品峰石,合称“九峰石”,乾隆南巡时,赐园名为“九峰园”。
    有道是花木无言皆有心,虫鱼不语自多情,石头这东西也是通灵性之物,所谓“石不能言最可人”。在游览名山大川或观赏名庭胜园之时会心品石,自然另有一番乐趣。


神农架天生桥 发表于 2012-12-15 09:06:50

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不能言最可人——品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