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我们家外的“家”(2)
第六天蓬莱仙阁从烟台汽车总站乘车,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蓬莱,蓬莱是烟台的一个县级市,蓬莱阁就在蓬莱市的市中心。 蓬莱阁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不仅因为她秀丽而又壮美的风光,也不仅因为八仙过海那美丽的传说,而是蓬莱阁确实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蓬莱阁高耸于濒海的丹崖山巅,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四大名楼。 走进大门,我们见到这里景色宜人,松柏苍翠,繁花似锦,翠屏中隐现出丹墙翠瓦,金碧生辉,与蓬莱阁景区遥遥相对的是“碧海丹心”四个巨型石刻。是国民党将领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子孙殿六个单元和附属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这里依山傍海,云涌浪托,风景优美,四季如春。人们之所以把仙境与蓬莱相提并论,是因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小时候我就常听大人们讲八仙(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合和韩湘子等)醉酒,借助各自的宝贝飘洋渡海的传奇故事。而且听说早在二千多年前,秦始皇曾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去崂山未果,遂又来到渤海之滨,寻找传说中的神山仙境和不老神药;汉武帝也曾为着相同的目的踏上这片土地,因望神山不遇于是筑小城命为“蓬莱”。就这样几千年来,这里被人们喜闻乐道谈灵论仙。蓬莱,这里是黄渤两海的分界,有田横山为限。蓝灰色的海水与青岛所见蔚蓝清澈、一眼见天底的黄海截然不同。云雾弥漫整个海面,让人有种若即若离之感。恍然大悟到古人为何会把蓬莱说成“烟波微茫信难求”了。蓬莱的自然山水风光最具神秘色彩的要数海市蜃楼奇景了,游人难得一遇,我们却遇上了,不得不感叹我们的运气。只见大海深处云雾升起,山峦、楼宇、宫室、人物、车马,时断时续却变化无穷,大约10分钟就消失的荡然无存。意犹未尽,我们一共花了十元钱看了大约十分钟的海市录象,算是饱了眼福了,并且终于明白了:海市蜃楼皆幻影,身到蓬莱即是仙。晚上打电话告诉家乡的好友,诉说了蓬莱阁的美景和见闻。 第七天毓璜顶公园(小蓬莱) 毓璜顶公园又名“小蓬莱”,位于烟台市芝罘区中心,一山孤出,海拔72米。山上殿宇恢弘,阁楼高耸,林木苍翠,郁郁葱葱。有庙宇-玉皇庙。玉皇庙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两代重修和扩建,形成了布局协调的建筑群。清光绪年间重修玉皇庙时,由文人雅士提议更名为毓璜顶。红漆大门镌刻着“毓秀钟灵地不爱宝,璜琮璞玉山自生辉”的对联,意思是说大自然的灵秀之气汇集于此,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美玉宝石。毓璜顶松柏掩映,殿阁俨然,宛如一幅清秀淡雅的水墨画,其主要建筑有小蓬莱坊、玉皇庙和玉皇阁。,在此游客可尽情饱览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和烟台市区的美丽丰姿。毓璜顶又因其风姿绝俗,可俯瞰大海,置身其间有如进入蓬莱仙境,故又有“小蓬莱”之称。 山脉出塔顶,其势蜿蜒气若争赴,遥而望之,如渴骥之奔泉,至此而一束。其东,侧群峰嵯峨,绵亘三五里。其西,侧林峦层叠,峥嵘而突兀,左环此固我村之巨镇,实为菁华之气所钟毓。即以“毓璜”而更之。意思是说,这里突兀高耸,左右群山环绕,层峦叠翠,奇景在望。在现今的玉皇顶庙墙上,有一块明代的石碑,其碑文《大明新建玉皇上帝庙辉煌记》写道:“每遇灾旱患,登顶祈祷,无不灵应,故雨顺风调,民安物阜。”现在的毓璜顶古建筑群,是玉皇庙建立后,历经多次重修、扩建而来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毓璜庙东面的小蓬莱石坊建立。公园的山体建筑与绿化环境浑然一体,是一处颇具特色的景区。由于该景点处城市中心,又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制订城市发展规划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毓璜顶道观虽规模不大,但却具有不同时代的风格特点,又融合了胶东地方特色,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宗教建筑群,而其中存有的碑刻、石雕,则是研究烟台地区不同时期商业经济形态的第一手资料。毓璜顶虽地小庙小,却史存悠久、独具特色。其中的毓璜顶彩绘,为国内难得一见的和玺彩绘,这种最高层次的彩绘技术已基本失传。目前烟台存留的所有古建中只有此处独有。
第八天昆嵛山今天是很不错的一天,虽然玩的很累,却非常的开心。天气晴朗。天蓝的可爱,云白的透彻,水清的宁静,树绿的自然,山秃的多彩,人笑的灿烂......这一切,在今天我都看见。可以说,这是我来到烟台最快乐的一天。 昆嵛山位于威海与烟台交界处,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我们买的是一日游票。在巴士车上,导游小姐给我们粗略的介绍一些关于昆嵛山的传说,历史,与当今的发展情况。“海上诸山之祖”—— 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全真鼻祖王重阳从陕西咸阳到昆嵛山,聚徒(丘处机等北七真人)讲道于烟霞洞中,创立了全真教。这是全真教的发源地。因此称之为“道教名山”。 刚下车,就看见一个寺庙,寺名曰:“无染寺”。 庙里供奉的应该是如来佛祖。经过任何寺庙,我都会进去拜上一拜,即使没香纸钱,也要对着佛主三叩拜。也许我是比较迷信,至小就受到母亲的熏陶,因此,一来出于满足母亲的意愿,二则是为了虔诚的信仰。参观过“污染寺”,我们沿着右边的一条小路,随着导游,一起前行。下一个参观的地方还是寺庙,庙外中央处停放一个大香炉,里面供奉有三尊天神——王母娘娘,观音娘娘,和太上老君。王母娘娘居中,左边是观音,太上老君居右。在寺庙外面的一棵松树下有一处卖香的,我问道香怎么卖,老板回答说:“每把十元”。我买了一把与和太太各点燃三支插在大香炉里,祈求我们全家平安。 除了寺庙,过一座桥。桥下流淌着清澈的河水,在小河流的下面还有一个围起来的比较大的池塘。里面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水底的一石一泥。我们沿着小道一直前行,在这个地方,导游让我们自己去感受森林的优美。的确,这里的的风景是一幅画,一首诗所能表达的。错落成碎片的山石,高高垒砌,巧夺天工。蓝绿白黄,错落有致,静则神秘,远则深幽,乃“人间天上”矣。水清则见底,树绿则灵性,天薄则渺远。此等仙境,非人间能安置哉。在于自然的面前,我觉得任何修饰的词语都变得逊色,甚至照片都大大的失去了光泽与想象。累了,睡了。第九天海边漫步可能是昨天登山累的原因,今天上午全身软绵绵的,在酒店一个上午没有出门,下午,我们信步走到酒店附近的海滩。我游目聘怀。但见海天一色,浩渺无际。湛蓝的海水倒映着远处逶逦的峰峦和近处挺拔的高楼大厦,波光粼粼,栉次鳞比,别具风韵。海风轻轻拂过,让人深深呼吸大海深处的气味。海水轻轻地卷过沙滩,千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使他们成为默契的情人。远处游弋的轮船抑或渔船,好像凝固在一幅宁静的图画里,偶尔有一只白色的沙鸥悠悠地滑翔,那美妙的姿态,足以让人重温学会飞翔的旧梦了。细柔的沙滩构成绵长的海滨浴场,人们在水中嬉戏撒欢,,还有几对新人趁着风和日丽在拍婚纱照。我不得不由衷的感叹,这是一个山青海阔,人杰地灵的海港城市。第十天北极星钟表博物馆北极星文化博物馆馆址位于烟台滨海景区,与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一路之隔,是国内第一家以钟表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房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近代建筑群,以中国古代计时仪器沿革和烟台钟表工业发展史为脉络,以钟表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艺术价值为主要视点,以情景复原、实物陈列、现场演示、观众参与为形式,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着重表现钟表的历史之重、文化之深、科技之妙、艺术之美,让观众得到观赏的享受、审美的愉悦和参与的乐趣。馆内设有我国计时仪器沿革、中国近现代钟表工业发展和世界钟表珍品3个陈列区,共展出古代和近现代钟表原件(复原)作品500余件。北极星钟表文化博物馆的陈展内容将展示钟表的历史文化、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科技性。以计时仪器发展沿革、烟台钟表工业发展史为两条主线,以大量的古代计时仪器复制品、中外近代钟表藏品、当代钟表精品及历史资料,全面展示钟表的历史文化、科技含量和艺术价值,表现钟表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最让人瞩目的是在博物馆的古代计时仪器一楼展厅,有精心仿制的“齐政楼铜刻漏”,这是以水来计时的庞大工具,可生动演示古代的计时与报刻。三级漏壶呈方斗形,壶的下端中心处设有龙嘴,将上一级漏壶里面的水向下一级漏壶流送;最下方的收水壶为圆柱形,壶的顶部设双龙抱扶箭尺,可随壶中水位缓缓升起,每14分24秒,即古代的一刻时间上升一刻度;漏壶前面立着一铙神,双手执铙做欲击状,待到壶水流尽,也就是每14分24秒,双铙击响八下,为人们报送时刻。没有嘀嗒嘀嗒的钟表声,似乎不能被称作钟表。在博物馆二楼,摆放着被称为世界钟表鼻祖的宋代“水运仪象台”,这是一座上窄下宽、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是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将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据讲解员介绍,宋代“水运仪象台”有科学的擒纵器,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正是擒纵器工作时发出了嘀嗒嘀嗒的声音。有意思的是,在前台替擒纵器行使职能的,竟是金屋中间的一个木偶小人,憨态可掬,煞是可爱。 我从博物馆的古代计时仪器、中国近现代钟表和世界钟表珍品展厅之间,感受着钟表世界里的发展演变及其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参观完钟表文化博物馆,我不仅要问,既然中国近代制钟业是1915年在烟台诞生的,当时由威海人李东山创立,烟台成为了中国近代钟表的发祥地,烟台的北极星钟表也是享誉国内外,产量也是全国之首,为什么“中国钟表之乡”给了名不见经传的福建漳州?“中国钟表之都”让深圳夺了去?是否钟表界也有腐败。(未完,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