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五千年文博园 得福、得禄、得寿、得安
得福中国第一盘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它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
福如东海文化墙 “福”、“寿”已成为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具有的文化特质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积累的民族风情和精神情感的结晶。
中华孝道园 中华孝道园用花岗石雕塑将元代郭居敬辑录的“二十四孝”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游人面前,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并在园内地坪上用汉白玉拼接一个占地面积约380平方米的巨大“孝”字,人行其上,寓意“尽孝之道”。 得禄
五千年根雕馆招财进宝古时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表达寄托吉祥,除凶避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得寿
世界上最大、最高的老子像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国际诗林第13届(文博园)国际诗人笔会已于2010年5月底在五千年文博园内举行。来自14个国家的100多位知名诗人、诗评家在此留下名篇佳作,将诗作和美文刻在诗碑上,融合盆景园、奇石园,组成了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国际诗林景点,并由著名诗人、歌剧《白毛女》、名诗《雷锋之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的作者贺敬之为其题名。在国际诗林里将李白、杜甫等数十名诗坛大家雕像矗立林内,并立有一百多棵具有7000多年历史的阴沉木,建有长45米的品诗廊、赏诗桥、吟诗亭……在这里,诗成了一幅画,让游人感受、品味、欣赏,也相信会吸引更多的诗词学者前来吟诗赋词,诗词可以在此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
寿比南山文化墙 主大门左边墙体上刻有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三字经》,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北京人文大学原校长周宏兴所题。在文化墙上面栽有几颗老松树,故命名为“寿比南山”文化墙。其高约7米,长约25米。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寄托着五千年文博园对观光游客的吉祥祝福,睹之使人油然想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美好祝愿。得安
滴水观音“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传说观音捧水瓶是圣水甘露能普渡众生、使万物复生、枯木逢春。中国历代待奉观音,滴水观音亦是千家万户供奉的神像。
炎黄二帝黄帝族与炎帝族,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