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药姑山摄影
本帖最后由 大世外桃源 于 2015-4-24 17:30 编辑药姑山(又名龙窖山)位于陆水流域源头、湘鄂两省交界处,是湖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有“瑶胞故园”、“天然药库”、“佛道圣地”、“红色之乡”、“人间仙景”之称,为幕阜山脉之名山。
药姑山是瑶族文明的发祥地。瑶族是人类历史上谜一般的民族,来源扑朔迷离,足迹遍及世界,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奇特的经历,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千百年来,瑶族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千家峒。而药姑山即为瑶族发祥地之一,至今其主峰南麓大风磅一带还遗留有大量石寨、石洞、石井、石台等瑶族原始石群文化遗址。 2001年,中国(广西)瑶学会近百名专家学者聚集药姑山,召开瑶族专题研究会。随后通过数年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形成《龙窖山千家峒认定意见书》,确认龙窖山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是全球300万瑶胞的精神家园,是极其少见的瑶族文化遗产。至今药姑山下的通城县仍留有诸多瑶族文化遗迹,如经当地政府整理的拍打舞,即是以手互相拍打自娱自乐的汉、瑶原生态舞蹈发展而来,曾荣获中国第八届民间艺术节金奖。
药姑山药材资源丰富,历史上就有江南“天然药库”的美誉。这里的药物种类繁多,计有草本、木本、藤本、真菌等植物1700多种。贵重药材有人参、党参、太子参等,药用动物有蛤蚧、油蛙、蕲蛇等。因此药姑山成为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采集药物和研究药物学的重要基地。他为编写《本草纲目》,足迹踏遍药姑山,曾云“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莲”。他曾在此研究蕲蛇,写成《蕲蛇传》。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李时珍在此山采药时的趣闻逸事。近年来,有眼光的企业家看准山上的药材资源,建成现代药企,研发出的现代剂型中成药金刚藤胶囊畅销全国。
药姑山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始建于唐朝的白云寺,又名“白云观”,是通城县唯一的道教圣地。清乾隆36年,乾隆下江南幕名来到药姑山游览,下旨重修白云寺。1801年嘉庆年间又加修一次。(石碑记载)从此白云寺达到了四重九殿500个僧人的全盛时期。周围还有首建于元朝末期的广严寺等十余座寺庙。
药姑山红色文化深厚。1930年至1933年,湘鄂赣边特委和湘鄂省委先后派红十六师的江渭清、钟期光等同志到药姑山大港冲(现药姑村内),开创了以药姑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坚持了长期的革命武装斗争。今有红军集结遗址、国共合作谈判纪念塔、割耳坡纪念碑等纪念建筑
药姑山风光秀丽,地形奇特。老龙潭梯级瀑布包括老龙潭、鸳鸯潭、三仙洗药潭、天女散花四大瀑布,在湘鄂一带享有盛名。刃刺青天的独烛峰,威震山川的五马奔槽,溪流淙淙的香水坪,雷劈刀削的掀飞泉等地形地貌,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药姑山(又名龙窖山)位于陆水流域源头、湘鄂两省交界处,是湖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有“瑶胞故园”、“天然药库”、“佛道圣地”、“红色之乡”、“人间仙景”之称,为幕阜山脉之名山。 药姑山(又名龙窖山)位于陆水流域源头、湘鄂两省交界处,是湖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有“瑶胞故园”、“天然药库”、“佛道圣地”、“红色之乡”、“人间仙景”之称,为幕阜山脉之名山。
药姑山(又名龙窖山)位于陆水流域源头、湘鄂两省交界处,是湖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有“瑶胞故园”、“天然药库”、“佛道圣地”、“红色之乡”、“人间仙景”之称,为幕阜山脉之名山。
看了楼主的帖,我又长知识了。
原来瑶族的发源地竟然在咱湖北鄂东南呀!:$:D 来来往往 发表于 2015-5-1 20:27
看了楼主的帖,我又长知识了。
原来瑶族的发源地竟然在咱湖北鄂东南呀! ...
是对
国家已经认证了。 liukeqiang55 发表于 2015-5-5 12:03
好地方!一定要去!
热烈欢迎热烈欢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