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东湖社区 返回首页

峰上小鸟的个人空间 https://bbs.cnhubei.com/?12271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解读亲情

已有 751 次阅读2012-5-29 15:18 |

本博客所发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 请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孤立的,周围都存在有纵横交错的亲情网络,而这一个个网络又以其巨大的吸引力将人的精神进行牵制,并导演出一曲曲人生悲喜剧,使得人生变得曲折离奇而有意义。

所谓亲情关系大致有三组,第一组就是父母、夫妻、儿女等关系,这是最直接的一组。父母是生身之本,没有父母就没有自身,这是至亲关系,故中国古代把孝敬父母作为做人的第一准则;夫妻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男人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繁衍的根本;子女是自身纵向的延续。第二组就是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是手足情,这种情谊也是不可缺少的,它有一种势的显示,是横向关系的延伸;第三组就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等,他们之间形成为若干个群体,这样就把整个社会都网络起来,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亲情图谱。只要你有精力去追寻,两个互相不认识的人,也会查找出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当然,由于人们成长阶段的变化,其亲情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侧重点也会因人而异。一般少年时代都是倚重父母,任何人都离不开父母的抚养、关爱和教育,这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感情;关于兄弟之间的情感,主要是相互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玩耍、劳作时产生的,是帮衬的关系;夫妻之间的感情源于一种相互爱慕吸引作基础,再上升为相互依存,它是对立的统一体,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出现裂痕,直至解除关系,这实际是一种组合关系,故古人称妻子是衣服,是可以替换的,当然在现代社会,这种情形有了新的变化,女人也可以把男人当衣服,男人都随时有被女人甩掉的可能,特别是在西方性开放的社会里,这样的情况变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对子女的情感是最真实的,这是人的天性,无论是男人女人,对自己的孩子从来都是无私的。至于其他关系的情感,只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补充,一旦第一组关系因某种原因缺失之后,第二组就是一种补充,当第二组缺失时,第三组就成了一种替代。

亲情是一种牵挂,是一种动力,而且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潜能,并创造出奇迹为亲人付出。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说,有一个患了癌症的孕妇,要么就生孩子放弃治疗的最佳时期,要么就打掉孩子适时化疗,结果她毅然地选择要孩子,她说孩子不可能再有,而她的生命已到尽头,如果化疗也不一定能治愈,结果当她生育了孩子过后,反而病情奇迹般的出现了好转。细细想来,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的亲情付出没有白费,换来的是既保护了孩子,又拯救了自己。我想这就是一种潜能,是亲情的力量。一个母亲有了孩子的牵挂,就会产生案巨大的生存意志力,这样便有了战胜病魔的精神力量。

亲情有时也有反作用力,我见过许多人因严重伤害了彼此的感情而变成了仇敌,如父子相残,夫妻反目的例子也大有人在,不过这些都是人性的变态所致,它不能代表人类的主流群体以及基本的伦理道德,仅仅是少数,这样的人要么作恶,要么就消极处世,精神麻木,活一天算一天,碌碌无为而终其老。

有亲情的人工作有动力,生活有激情,他知道自己是为谁而活,肩上承担有什么样的责任,因此会不断地奋斗,为他人创造财富。还有一种人既要照顾好自己的亲人,同时还有去为更多的人付出,包括上面所指的第二组关系和第三组关系之外的群体,作出牺牲,这些人已经超出了平常普通人的概念,上升了一个层次,达到了善人的境界。还有一些人甘愿为共一个群体的同事,一个组织的战友付出自己一切的,如战争年代的那些烈士以及和平年代的模范人物,他们便是至高至伟之人。这种现象的出现,关乎到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谁是自己最亲的人,自己为谁而存在,该为谁去作出最大的付出是一个人的境界问题,也是一个人周围环境因素影响的作用。但是我绝对不会因此而怀疑亲情这个人类最持久牢固的情感联系纽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子女的关爱往往多于对父母的关怀,也就是爱幼甚于尊老,这也是一种天性,也就是自然属性,正因为人们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养育子女上,所以人类才能进化,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