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东湖社区 返回首页

wushylock的个人空间 https://bbs.cnhubei.com/?48695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意象随韵律起舞

已有 1225 次阅读2017-5-24 11:08 |个人分类:诗歌赏析| 意象, 韵律

本博客所发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 请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意象随韵律起舞

----赏析莫燅珠的诗

 

/玖鼎

 

要读懂一个人需要很长时间,要读懂一个人的诗需要更长时间。莫燅珠的诗集古今婉约之大成,意象悠远,深入骨髓,非打通十四经脉,功力不能到也。应该说自成体系,或者是派系。称之为开山大师,不为过也。(刘云安)

我喜欢莫燅珠的诗,喜欢他诗歌中丰富的意象,还有那些赋予文字动感与和谐音效的韵律。审美欣赏是对象化了的自我欣赏,对莫燅珠诗歌的审美欣赏也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欣赏。诗人笔下的意象镌刻上了诗人的精神印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组诗歌意象的元件,通过意象或华丽或雅致或豪放的外表,在平仄韵律下翩翩起舞,或华丽或狂热,让你体验意象随韵律起舞的快感。

一、丰富的意象,独特的认识

莫燅珠是一个想象丰富的诗人,他的每一首诗都含有丰富的意象,借代上用了古诗词、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意象,创作意图明显,以史为鉴,在历史和现实比较中体现出独特的认识,进而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在《在冬天,我想到了氓》一诗中,莫燅珠引用了“没有浸染的丝绵”“蒹葭的河岸”“青草地”“野性的鹿”这些原生态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倾向于自然的属性。紧接着又用了“断垣”“炊烟”“牧羊的哨音”“奔跑的草原”“淇水止住了呼吸”“凿冰”“灯盏”等现实的意象,展现的是现实的不足与缺陷,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强加给自然的思想的不认同。诗歌在思考这个问题上,还是注重于环境氛围的布置上,用简洁自然的美,来衬托某种情感。“火红的炉边”“泛黄的《诗经》”“红晕”“草原的夜里”“蔓延”这些意象的布置,展现了现实与历史观念的对决,体现了诗人的思辨过程,表达了作者最好还是以其自然的、固有的特性来缔结姻缘的思想。

诗人在处理这些历史与现实的意象时,大胆地使用了夸张、拟人、拟物等修饰手法,赋予意象生命,使意象更加生动,仿佛不是诗人在思辨,而是意象在主动展示。

“一个傍晚、一件旗袍、一场雪、一条小巷、一座茶馆,在莫燅珠的笔下铺陈开来,他甚至可以让一只鸟去啄食一个世界:”(岳维栋)

 

大鸟滑翔而来

我夸张地张开饥饿

一口吞噬所有的喧闹

                                            ——《傍晚》节选

 

参考原文:在冬天,我想到了氓
               /莫燅珠

在这个冬天,我想到了氓
那些没有浸染的丝绵
梳理的纹路
在蒹葭的河岸
铺展
侧卧的
野性的鹿还没有驯服

在这个冬天,我看见了断垣
那里的炊烟已经冻住
奔跑的草原在天上
云朵已经远了
听不见
牧羊的哨音

在这个冬天,淇水止住了呼吸
听,凿冰的声音
我知道是谁了
北方以北已经有了冰砌
灯盏已经红晕
而氓的眉正在老去

而我,在火红的炉边
读着泛黄的《诗经》
一抹红晕
在草原的夜里
蓬勃地
蔓延

二、平仄韵律的巧妙运用

莫燅珠写的是新诗,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唐诗宋词中的韵律,得到了诗词的真谛,因此他的诗显得雅致。读他的的诗歌,你能感受到诗的平仄韵律美,他在诗歌每一句的末尾都巧妙地运用了平仄韵律,让你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韵味。在诗行的跨度上,莫燅珠也充分考虑了平仄韵律,即使是一个小的段落,你也很难找到一平到底或者一仄到底的情况,他往往会采用平起仄收,仄起平收的韵律,即使是平起平收,诗人也会在中间插入仄韵,使诗行平仄起伏,情感随着平仄跌宕起伏。平仄两声在诗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我认为,诗人还是个技术工人,他要完成词汇的组装,即上文提到的粘合——天衣无缝的粘合——语出惊人的粘合。(岳维栋)读过莫燅珠的大量诗作以后,我发现他就是巧妙地利用平仄韵律将各种意象巧妙地粘合,让你感受到谐和平滑的艺术效果。

下面让我们看看他的作品中的平仄韵律

 

回眸春天的容颜

/莫燅珠

 

先是风,带着季节的温度      

在沉睡的冬眠里              

缱绻斑驳                    

 

然后是雨,滴落滚滚雷鸣      

苏醒的种子裂开门缝          

一夜染了浅色                

 

现在是目光,斜倚在窗前      

远山远水一路丰盈而来        

看怯怯的摇曳,敢不敢回眸    

 

将诗歌的平仄韵律连起来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这个平仄韵律仿佛就是从七绝中剪切的一段,就像是唐诗宋词的一段录音剪辑。

 

傍晚

/莫燅珠

 

收拢最后的目光               

我在巢里煽动羽翅             

 

在乡村与海边,移动的影子      

都是与波光有关,慢慢膨胀的    

正在生长黑色                  

 

我在最后的暮色里折叠山脊      

旷野消失的速度超越了想象      

风轻拂,睫毛神采奕奕          

 

大鸟滑翔而来                  

我夸张地张开饥饿              

一口吞噬所有的喧闹            

 

将整首诗歌的平仄韵律连起来就是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这能不让我们读惯唐诗宋词的人感受到韵律美吗?

三、意象随韵律起舞

前面分别赏析了莫燅珠诗歌丰富的意象,独特的认识,以及平仄韵律的巧妙运用,实际上,莫燅珠的每一首诗歌都是意象与平仄韵律的完美结合,我形象地称他的是意象随韵律起舞。比如    

旗袍

/莫燅珠

 

沿着烟雨的凸起                  

在秦岭的侧面分叉                

清朝的后宫,纯正的北方口音      

配饰圆领与蓝色情调              

 

一些女子,走在民国的雨巷        

油纸伞,青石巷,乌篷船          

在斑驳的时光里,泼墨写意        

侧露的边沿,隐约着锦绣江南      

 

我隐身于布质的纽扣              

于每一个夜晚紧张地呼吸          

于每一个黎明等待触摸            

 

整首诗歌的平仄韵律是: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再看诗中意象“烟雨的凸起”“秦岭的侧面”“清朝的后宫”意象背景多么大气,“纯正的北方口音”“民国的雨巷”“油纸伞,青石巷,乌篷船”“斑驳的时光”“锦绣江南”“布质的纽扣”历史文化长河中雅致的意象,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江南水乡是温婉的、悠扬的,富有灵气的,而江南的小巷,则是很具特色的,幽长、深邃,给人一种孤寂忧伤的情绪和说不尽的缠绵。江南的雨是柔美的、雾蒙蒙的,带着淡淡的愁绪。

在江南的雨中,诗人撑着油纸伞,孤独的走在寂静幽长的巷子里,漫无目的徘徊着,希望能够逢着一个身着优雅旗袍的女子,这女子是怎么样的呢?,我突然想到《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也是一个同样结着幽怨的女子,钟爱着她那优雅的旗袍,与梁朝伟在巷子里擦身而过旗袍那优雅的外形便跃然纸上。全诗在写作手法上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意明确完整优雅,前应后合。通过拟人等修饰手法使意象充满活力,还有富有节奏感的平仄韵律,引领有心的读者返回生命最深的根源。平仄韵律和谐,意象随韵律起舞

 

诗的价值并不在于表现抽象概念的诗行,而在于通过意象的美妙编织,能唤起情绪和沉思。莫燅珠的诗篇幅一般不长,意象的营构并不复杂,然而通过巧妙的平仄韵律,让这些意象活跃起来,能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并且留下了无限的反思空间。一个用历史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他吸引、压倒并且同时提高他正在寻找要表达的观念,使这些观念超出了偶然的暂时的意义,进入永恒的王国。

下面让我们随着意象的舞步欣赏莫燅珠的诗


1、老街

青石轻叩,一些应和款款而来
石磙深蹲,石槽浅卧
半爿石磨失孤,沉甸甸地
在街巷深处
研磨记忆

竹篾编制的簸箕
也在筛子里晒着太阳
豆干熏的蜡黄
苕片切的规则
一只小黄狗,摇着尾巴
殷勤地蹭过来

镂刻的刀笔在门扉停留
残存的雕饰愈发苍老
布满皱纹的微笑,慈祥地
喃喃自语,转角处
犹自挥手

屋檐下,木板的铺面
在故事里打烊
几张暗颜色的年画对称
把守的人事已老
半截土墙的痕迹里
烟熏的故事沉默不语

站在老街的尽头
失落地回眸
在遥远的深处,一声吆喝
与羽鸽隔空盘旋——
磨剪子来,镪菜刀!

2、小城

灯盏与渔火,在水岸
相守,洄游的鱼
围观垂钓。霓虹
在水底,修砌一座佛塔

参差的栈道,隐身离岸的
森林。猿啸隔空而来
那些竹筏,探视着唐诗的倒影
峡江号子,已收归鱼篓
一场素颜,正临窗刺绣

青黛的砖瓦,把朝代砌进身体
木制的阁楼,收藏半爿裂纹
青石叩响 ,小巷通幽
转角处,京味的老腔与二胡对弦
在高楼的75度视角
老街,温润的
晒它百年的太阳 

3、青石巷

跫音轻扣,青衣穿巷而过
清浅的苔痕,弥漫着江南味道
油纸伞下,唐装款款而来

雨帘处,望穿水袖
失孤的乌篷,紧牵一爿驿站
凿开的颓圮,失泊当年桨声

轻捣石杵,听雨霏霏
晚归的环佩,留不住小帘微颤
窗外,谁的铁器击中马掌

 

 

4、我想回到一些朝代


五千年了,我在黄河里黄

我在长江里长

我想回到一些朝代

 

回到诗经的起点

在蒹葭的彼岸,结绳龟壳兽片

让带舞蹈的符号去考古

 

或者穿上汉服,用铺排的赋编

制纽扣,沿左胸对开衣襟

粗麻与蚕丝折叠,衣袂儒雅临风

 

我想站在池水的边缘

用最初的狼毫,蘸写楷书

兰亭外,备份几枚印章

 

我想回到诗书别院

读盛唐气象,品大宋词风

元曲里,用俚俗方言与唱腔对话

 

我手持一柄青铜剑,骑汗血马

从历史的西部持节而来

楼兰。敦煌。兵马俑。

一处处现场秘而不宣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和亲的队伍徐徐而来

我想回到江南的旧时光

在青石巷踟蹰、徜徉

青花瓷。油纸伞。乌篷船。

意象的烟雨隐没

桨声灯影的秦淮河

吴语软侬犹自半遮琵琶

 

我想抵达一些事故现场

展开深度救援

圆明园盗抢正掠

阿房宫焚火犹旺

丰腴之态,禁不住马嵬秋风

汨罗粽香,托凫不起大鱼灵魂

在山海关,扶哭泣的孟姜女

用秦时明月垒砌汉时砖瓦

 

沿着丝绸之路,颠簸于茶马古道

我想回去,回到一些朝代

朝代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他们就在那里,在历史的长河

隔空奔腾

 

5、裁缝
    /莫燅珠

一匹粗麻,裁剪几许布衫
贵族与酋长虎皮熊袍
唐装危襟正坐,旗袍款款而来
一尺一剪,一针一线
谁在灯下缝纫

那些开叉留余的含蓄
那些纽扣掩映的俊美
于指尖勾勒。重逢的容颜
在服饰的温度里
已是三生三世

官袍与布衣,堆砌在历史的转角
锦绣江南,与敦煌仕女
幻化成飞天壁画
万种风情,盛世裁剪
藏于寻常人家

 

 

6.江南,在雨季里静默
/莫燅珠

从第一滴雨开始
不肯撤退的北方之冷
从岭南的锋面,将博弈的序幕
徐徐拉开

蓑衣 、斗笠以及农耕的牛
如蝌蚪游动
村庄,小桥,收羽的鸬鹚
在倒影里皱褶

赤脚的人未归
廊桥于春水处曲折
一声鹧鸪越过
几万个水乡,几万个村落
在同一个时刻静默

潮湿的情绪漫过村口
许多心思蓬勃生长
不敢高声语
只恐偶尔的惊雷
炸哭淅淅沥沥的声音

多余的,蛙声打湿半爿石磨
旧燕在屋檐下呢喃
牧童的笛声还远在唐朝
阁楼处,春闺已锁
大半个江南,谁在临窗刺绣

 

 

 

 

 

莫燅珠,实名王延志,凤凰诗社亚洲总社社长,中国诗歌网现代诗板块编辑。

岳维栋,笔名笑吾,造价工程师,诗缘诗社副社长兼总编,著有诗歌、散文、小说。

玖鼎,男  硕士研究生,作家、诗人,实名伍良胜,网名梧桐细雨、斜依兰亭。湖北诗词协会会员。宜昌市夷陵区文艺理论家协会秘书长。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