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东湖社区 返回首页

李敖马甲的个人空间 https://bbs.cnhubei.com/?710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心一读书:广告与消费者心理

热度 11已有 3176 次阅读2010-4-27 08:51 |

本博客所发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 请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我们在花大钱购买高价的商品和服务时,相关的广告就是高介入的广告,这些广告对我们的选择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往往要仔细权衡,需要提取周围有购买经验人的建议,但是我们在如何做出选择前应该会在脑海里列出一个清单,哪些商品会进入这个清单,这时候广告就会起到主要作用。同样,我们中午打算去吃什么,首先在脑海里会跳出几个产品,披萨、KFC、炒菜还是热干面?一般,我们会从这个清单里再去具体做出选择,其他没有第一时间进入脑海的食物可能就直接被屏蔽掉了,如何进入我们的脑海清单,广告往往起到决定作用,这就是广告的议程排序。熟悉的商品就像穿透了某种屏障,涌到我们眼前,这就是广告的穿透力。
 
当我们在超市里购买某种商品的时候,货架上往往摆出了N多个不同的品牌,而那些摆放显眼、位置突出、占位较大的商品最能引起我们注意。同样,那些曾经做过广告,在我们脑海里留下印象的商品也会抓住我们的眼球,一旦人们形成了购买某种品牌的习惯,他们再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屏蔽掉那些陌生的商品,直奔已形成固定印象的那个品牌,这就是广告的凸显作用,这个过程是在很快的时间里做出的,也可以叫做广告的潜移默化。
 
有些广告,往往在销售地点、公共场合、产品上甚至某种体育比赛中打上自己的标识,比如可口可乐、大众汽车等等,尽管我们不特意去注意,但是在每天的生活中被这些标识短暂的扫描进我们的眼帘,在你需要的时候,也会想起他们,这也是潜移默化。
 
做个试验,在纸板上划两条一模一样的线段,如果孤立地一个人一个人的询问,哪条线段更长?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是一样长,但是如果我们事先跟周围的若干个人串通好,让他们回答是第二根比第一根长,然后,再让某个人在大家都这样说的环境下,回答相同的问题,本来他认为是一样长的,他也会怀疑自己的理解,大部分情况下的结果是,他会做出和其他人相同的回答,说第二根比第一根长。这就是从众心理。
 
我们再来做个试验,如果让你的左耳听一首歌,让你的右耳听另一首歌,然后,让你回忆你听到的歌词,你的记忆是混乱而模糊的,但是如果让你只听一首歌,则是相当清晰的。这说明,人们要增加记忆,需要集中精力。所以,广告要被人记住,也需要专注。这个意义可以被用在广告的正面和负面属性引导上,对自己的产品做正面引导,就会转移人们对负面属性的注意力,暗示对手的负面属性,则能起到竞争效果。与此相反的试验是,当你在商店购物的时候,如果旁边的小摊散发出浓浓的食物香味,你会不会被勾起食欲呢?这正是植入式广告的原理,它让你的大脑在浅层次中产生联想,你是循着一条线索,经过推理找了过来。这要求的是,你的植入必须是区别于其他商品或广告性质的,否则就可能是嘈杂的一堆。
 
切不可忽视标识的作用哦,尽管它或许就是一个字母、一个漫画形象、一个产品的名称,尽管它没有动态、不会说话,但是标识会带来人们对形象的认同。比如手挎LV包的女士则把自己归入时尚一族,而巴萨的球迷往往会买上一件印有巴萨标识的球衣,在社会上,人们对身份形象的认同是必须的。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往往会为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的表现而打动,这种心理体验叫移情,因为我们也会不自觉地融入到角色扮演里去,相似的如果一个广告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我们扮演角色,那么它的影响目的也就很好的达到了。
 
说到有限的时间,一般来说广告最好控制在15秒之上,太短了效果不佳。这个还要看受众对商品的介入程度如何。高介入的商品,是指消费一直想要买的产品,在积极地寻找相关信息,这样商品的广告可以花费较小的成本来达成目的。而低介入的商品,则要集中一个广告不断地宣传,直到品牌深入消费者大脑,一旦消费者成为这种品牌的忠实用户或者习惯消费者,那么广告的持续效应就会显现出来。但是广告还有持续投放和停止的问题,当广告达到一定效果,就停止投放,可能给其他商品机会,要想在挽回就需要投入比维持更高的成本。
 
这种情况下,除了影响一般消费者外,也会影响忠实用户,但是习惯消费者还会持续很久。切记的是,面对同一广告主题的投放,越早越好,因为你占得了广告市场,那么竞争者的投放不仅很难追赶,而且也在帮助你扩大广告主题的宣传。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绝唱@ 2010-4-29 23:16
什么都研究呢。。。
回复 兮云飞扬 2010-4-30 16:27
五一节日快乐!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