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客所发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
请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012即将告别上海,迎接未来2013的武汉
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同事们都停下忙碌,期待着回家过年;而自己,还要面临离职、复习、找工作的变动。不知道是因为1.10号才回上海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在担心着这些变故,所以,一点过年的心情和期待都没有。是自己心理素质不够好,还是太缺乏安全感。
上海这个繁华的都市,2010年6月23日我告别深圳只身一个来到这里,为了实现我的软件开发梦想。然后,现实并非那么如意,几乎一年时间没有碰过代码的我,再想要捡起从前的开发知识,已经很困难了。面临吃住都要花钱的上海。我没有继续耗下去的资本。于是我选择了找其它的工作,然而,同学却觉得我是因为吃不了苦,而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梦想。可是我知道我有自己的想法。于是,一个人投简历,找工作。网吧里,不管多晚都要去更新简历,去查面试路线。刚来上海的第一周,我想休息一下,以缓解在深圳工作的疲惫。于是我一个人在8平米的小房子里,卧在窗边的上下铺年下铺墙角看湖南卫视重播的《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我想要弥补下我遗落的青春,是从什么时候,我就一直忙着上学,忙着工作了,几乎从来没有停过脚步。然而看偶像剧的几天并不能弥补我内心的不安,为什么每天天还很亮时,他们就下班回来了。而我自己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三周竟然感冒了一周。室友们都开空调,我却要盖2床被子。感冒快好了,我也来上海快1个月了,于是我就去工作了。
面试了一个软件公司的渠道部,打电话找代理商。2500+300元补贴,包吃,每天坐10站的地铁去上班。我觉得至少我吃饭不用花钱了。虽然这个与我的软件开发相差甚远。但是,我要生存,上海这个城市,我只是一个人。没有别的依靠。当然,这份工作我没有害怕和担忧,可能也许是这种心态,所以,1个月后,越做越好。但渠道部的工作是一个积累才有收获的,不是一开始客户就愿意下订单做产品的代理商的。但做了几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寻思,我还是要做与我软件专业相关的东西。于是,我想到了软件测试。虽然我从来没有学过使用软件工具,学过软件测试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我内心-软件测试至少还是与专业相关的,所以,我要去试一下。于是,也许也是幸运,就如同,我在深圳foxconn准备当一线员工时,却被研发中心选中做test一样,这一次我也因无心向开发的同事表露出自己是软件专业想要做软件测试的想法而被他推荐给正需招人的品质部经理。于是鼓足勇气的面试,面试结果的等待,工资是否增长,如果不增长,这边渠道部的工作也是眼看迎来收获的日,部门的调换等一系问题袭来。终于,辗转一个月后转入品质部。没有自我介绍,没有同事认识。只有一个桌子和一台电脑。尔后,系统的培训,熟识了同事,并且以同批最优秀的考试成绩一次性通过试用,开始测试工作,主管的细致要求,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全角和半角的区别。样样通过。尽管如此的努力和勤奋认真的态度,年后的工资仍然没有长到我最小的期望。仍然税后没有3000块钱。仍然是部门中最低的一个。于是,换工作,是我的念头。复习,投简历,面试。
在2012年2月开始。
幸运的是2月底我就有了新工作,由于是同批面试者中成绩最优的一个,接到大公司hr的入职邀请电话,但却由于年龄原因,说我要求的工资打破了他们集团的工资体系,而被换到与之有合作关系的一个创业小公司。因为对经济的需求,当时行业阅历且少的我,没有考虑长远职业发展。就同意入职小公司了。项目到是跟着集团公司做。2011.2.28被派驻客户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工作。第一天下午的培训临时加入,听不懂的金融知识。第二天,就分配了工作任务,开始了加班。以后的1个月内边看资料边测试。1个月后二次面试。一次通过。3月时,小公司人事查了我的学历,质问为何有问题。于是,我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但是此时我已工作2个月了,于是,我坦白了学历是专科在读,11年6月会有毕业证书。公司招聘我的经理,要求在读证明,说我欺世盗名,说很难相信我说的在读是真实的。于是,所有的信誉一扫而光。一个在面试时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一个在签合同时认为综合能力不错的女孩,就这样被全盘否定。转正要推迟到拿毕业证。这一切,我只能是个被动者。只有等待着毕业的6月到来。终于,我证明了,自己没有那么不诚信。但是,这个结,终究在心里。为什么一纸文凭,就可以把一个人的信誉毁掉。我的能力不是他们认可的吗,我的个人素质他也鉴定过。最后,没有文凭就全然否定了?这个上海,在人才济济,高精尖的环境里,我只是一只蝼蚁。
工作依然要进行,11年的对新环境新工作的适应,测试组里的2个外包公司的暗中竞争,被1任组长穿小鞋,受欺负。2任组长,年少气盛,自大所以,工作也是在承受和委屈中坚持着。忙碌已然麻木了内心。而后3度换组长,客户方的测试负责人也2年换了3个。12年5月新进的同事。刚到半年就辞职了。什么项目,哪里是女生做的。这加班强度。佩服我怎么在这里能坚持2年。2年中,我一直是唯一一个没有走的女生,也是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任何照顾和关照的女生。就这样坚持了2年。多少委屈和辛苦。好像都已经麻木不知了。
工作中身边的同事最小的也是87年,大多是85年以上80年接近,甚至60年左右的都不在少。而我一个90年的,却要把自己装作87年来适应这个社会,来让这个快节奏高竞争的城市接纳。事业单位运行部的人都是年轻的硕士,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同济,众多211工程的高校研究生,最普遍的也是统招全日制本科毕业工作3年。而我算什么,我拿什么和他们比较。在这里,我有什么理由去骄傲,去更自信呢。
由于高中突然的病厄中断了学业,17岁跟着中专学校去了宁波工作一线,18岁回到随州拿到高中毕业证,自己找到学校学习软件专业,19岁又自己一个人提前离开学校在襄樊找工作租房生活。20岁去到深圳又转到上海,换了2份工作,搬了5个住处。从8平米6个人住的小下铺房间到10平米的隔板间,再到2个人一张床的独立主卧,再从有独立卫生间换到没有卫生间,再从有空间换到没空调。每一个城市都是自己一个人,每一次变化也是只身一人,每一次搬家也是独自操办。
在上海的2年间,也是我真正成长的2年。可能成长就是在高压和变化中才更加得以体现。从最开始未经世事的单纯无知,从最开始不知道如何与年龄较长的同事沟通交流,到现在对工作对人生的一个新的看法,到现在不再那么把年龄当作沟通交流的阻碍。
这2年,也因为公司或项目福利去到江浙一些城市,看过一些风景。这些是以前向往而不曾拥有的。然而看过风景之后,仍然会觉得,再美的风景,如果心没有归宿,也仍然是漂泊。
从上海陆家嘴软件园,转到张江集电港;从繁华的市区转到郊区的工作生活。城市的浮华喧嚣,郊区的相对来说的少人流量,偏远处的安然宁静才是我更能得以休闲放松的地方。
2011-2013这两年来,我的青春都在这里,我的时间都在这里。除了工作,我好像没有别的了。10年时,刚来上海,没有稳定,只考虑生存的问题,没有考虑谈朋友的事情。可是11年,12年,尽管我还不是剩女,可是,22、23这样女孩如花的青春,就全部为了那点工资而消耗了。
随着2012年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看到曾经一起学软件专业的同学或是曾经的高中同学,上传的新婚相片。突然意识到,自己这几年在干什么,一个人在一个城市,很少与过去联系,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固有的思想去行事去生活。与了4、5个同学外,很少与其它同届交流。当问知别人结婚时,才了解到。其它女孩一毕业就想到找一个人一起努力奋斗,共同成长。而自己还一直在证明自己如何能更好的独立的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这个社会,在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下,过得很好。而2012年底,弟弟决定结婚的消息又突然到来,家里开始忙碌装修,准备新婚事宜,这一切又打断了曾经一直期盼的买房计划。弟弟在元旦时结婚了,妈妈也开始说要我带朋友回去了,一下子从曾经那个一再叮咛我不要谈朋友不要交外地朋友转化为带朋友回家的妈妈。我突然开始不适应。我的内心也开始慌乱了。我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好,不让父母为我担心,这也是这么多年我一直以来努力做到的事情。
在上海这个人才济济,竟争激烈的城市。每一个都不断的涌入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每个在这里工作的外地人,都要考虑租房、挤地铁挤公交,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办居住证都需要大学本科的文凭,还要有申请,买房子郊区二手房也得15000左右。每个人与身边的人都只有礼节的客气,没有实质的来往。工作除外的生活不会再有交集。买了房的人,也没有户口,仍然无法享受到将来的福利和待遇。
所以,在犹豫了很久,做了一年的决定。终于在2012年2月1日,我提出了离职。仍然很紧张,很忐忑,没有放松和释然的感觉。因为,未来的武汉,于我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适应。从前的我,从宁波到襄樊,从襄樊到深圳,从深圳到上海。都不会去考虑要适应一个城市是一个困难或是一个问题。而如今,是因为我习惯了上海这种大环境,还是我的心态不再年轻,不再充满活力。我担心武汉的大环境,武汉的堵塞,武汉租房,武汉的公司……或许我更担心,放弃现在的一切,是否能够真正寻找到我想要的未来,我想要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2013年,我23岁,已经工作3-4年了,再过10个月,就到2014年,我的本命年。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我是否能够适应武汉,在武汉找到我想要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