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要写下这个话题?凡是在新闻媒体干过的弟兄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了十几年,二十几年记者,又有多少人拿到一本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大红印章记者证?(合法记者证)这些都在合法记者证何人之手?只有新闻媒体(单位)头头们心里最清楚。可以肯定的说,该拿的却拿不到,不该拿到的却拿到了。
某些报刊社发一个内部记者证、工作证、采访证需要多少所谓押金?我不说了,大家心里清楚。为了制止假记者以假乱真,新闻主管部门曾多次发文,向全国通报:今后凡持报社内部证件的,一律视为假记者。让人可笑的是,一些省级宣传部门在当地报纸上,公布的中央驻驻地新闻单位所持证的记者名单里,又有几个拿到全国统一记者证?只能用XXX记者证正在办理中来代替。
说句内心话,记者证已在笔者面前看得并不重要,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没有记者证照样监督你。笔者从事新闻工作近20多年,统一记者证、内部记者证都拿过,几年前,笔者应聘某报驻地记者站站长,按照报社“协议”要求,每个记者站办理三本内部记者证,但必须先向报社交纳5000块钱押金,解除“协议”时报社再返还给本人,等到解除“协议”,笔者向报社索要5000押金时,被报社以种种理由以推再推,时隔9年过去,笔者手里仍然是一张5000块钱押金便条,应该算是打水漂了。
说起记者证,它的用处也只是去某地采访负面新闻,当地宣传部门为了刁难阻止记者采访,常常以没持正规记者证不允许随意采访,持正规记者证的有接有送,好吃、好喝、好安排,这就是持正规记者证的好处。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新闻舆论监督已不是记者“专利”》为题文章,其实事实也就如此,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新闻都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播的,如:信阳最“牛”的别墅、阜阳“白宫”、艳照门、短信门、开房门……这些事件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全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
互联网的舆论监督作用有多大?就目前而言,从总书记视察“人民网”到全国省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通过互联网获取民声民情信息,互联网已逐步显露锐器,可话又说回来,互联网就目前和平面(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媒体而言,互联网显得还比较弱,也只能为平面媒体无偿提供新闻“线索”,平面媒体记者的新闻线索,大都来自互联网。
这里有一点笔者要声明的是,利用互联网从事新闻监督的从业人员,一定要牢记住最关键和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刊发帖文(图)前,首先一定要认真核实其文图来源的真实性,不要盲目刊发未经核实的帖文(图),尤其负面曝光的文(图),只要来函投诉是真实的,就有权监督你。
平面媒体与互联网舆论监督,应该到了平分秋色,为什么?全国每年查处的贪污腐败政府官员,都是倒在互联网上?但可以断言,互联网会逐步渐渐占上风,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未来舆论监督,属于互联网时代。(吴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