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界网”发图300组记
今天是2012年5月19日,我在湖北日报“视界网”上发图整整300组了!被“视界网”称为“功勋级”的注册“摄影师”!确切地说,我既不是功勋,也不是摄影师,只是一名摄影爱好者,顶多算是一名“拍客”!
到今天为止,我在视界网发图300组,但“视界网”网站采用多少组图片我却没有统计,只知道湖北日报系列报刊用稿三幅,其中《湖北日报》采用2幅,《农村新报》采用1幅。采用率好低好低的!低得自己也不好意思!但我无怨无悔,我依然会坚持下去,不会停止新闻摄影发图的!
当然,我不仅只向“视界网”发图,同时也向人民网“人民图片”、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孝感日报、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发送新闻等图片。到目前为止,已在人民网“人民图片”、新华社湖北频道、中新社湖北新闻网、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中国绿色时报、河南日报、孝感日报等采用刊发新闻等图片数十幅(组)。
说实在的,我在视界网发图多,采用少,但收获大!在“视界网”和“视界”QQ群结识了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我们在一起“交流摄影的成功与快乐”,分享喜悦与收获,从中学到更多的摄影等知识,尤其是杨发维老师给予了我直接的指导。2011年3月16日,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湖北省摄影学会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杨发维老师在万忙中亲自书写了《直接不等于直白》的专家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杨发维老师说:
视界网是湖北摄影人自己的平台,这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大半年的实践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1000多摄影人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交流摄影的成功与快乐。
收到cbz的信后,我又反复查看了他上传的照片,报纸采用的不是很多,类似cbz这样忠实的签约摄影师还有汉川的邹开健,采用尤其是报纸采用的少。
新闻摄影这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如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规律一样,新闻摄影也有自身的规律,我们把握住了这一规律,遵循其规律,一切就不难了。
新闻摄影的核心用相机报道新闻,首先要选准新闻,再用相机这一形象的手法去报道,我看了许多摄影者上传的照片问题就出在这里,出在第一关,没能选准新闻,还是从工作的角度去表扬,从宣传的角度去记录,通俗地说,报道的人和事没有社会的关注度。有一些报道选题很好,在表现上又没有拍到位,如《白鹤村里白鹭飞,白鹭伴舞夏耕忙!》很好的题材,可惜没拍出效果,换一角度,别以农房为背景,用稍长的镜头,将白鹭置于田野之中,虚实结合,如同我们《喜看春来到》的获奖作品一般,多有意境,形象地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鸟类共生的和谐。
可能因为工作和生活圈子的原因,cbz拍了许多反映老年人生活和花卉的照片,普遍存在一个摄影技术的问题,从照片看,好象他没有较长焦距的镜头,广角运用较多,不是说没长焦距就不能拍出好照片,但有些对象在追求视角效果时,虚与实的对比起关键的作用,如花卉摄影就是如此,一切都清楚了,没有回味的余地,太直白了。
很多摄影人有一个错觉,认为摄影创作才讲究摄影的高精技术,新闻摄影吗,拍清楚就行了,我们不否认,新闻摄影讲求开门见山,讲求直接地报道新闻,但直接不等于直白,太直白了,好题材也苍白无力。
新闻摄影也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反复实践,反复总结,方可稳步提升,每次拍照片前一定问一上自己,为什么拍?我的照片要告诉人们什么?如此训练,定有成效。
我反复细读了杨发维老师的点评,细心揣摩,不断提升自己。杨发维老师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一次面,但老师似乎十分了解我,老师以上所言极是。我发的图片之所以能被湖北日报采用(哪怕采用很少),能被其他报刊、媒体采用,得益于杨发维老师及其他摄影老师的指导,得益于湖北日报摄影部老师及“视界”QQ群朋友的无私指导帮助。我虽然只有一部小小的“佳能”卡片机,但我觉得方便,放在口袋随手就可以拿出来抢拍,方便,适用!当然,我羡慕老师们的设备,我也希望自己有一部哪怕最原始的单反机。但我依然喜爱我的小小卡片机,更爱我们自己的“视界网”!谢谢老师们的指导,我会坚持下去的!我坚信,有播种就会有收获!在众多摄影界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力争在今后的新闻摄影道路上有个新的提升!谢谢各位老师,谢谢“视界网”!
201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