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三月二十八,五 峰 逛 庙 会
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郧县五峰乡中心集镇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受当地党委、政府邀请,我们和当地山民一起如约前去赶会。
据当地朋友介绍,五峰乡三月二十八庙会像五峰古麇国的历史一样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远古人类渡过黄河在五峰一带定居并建立自己的国家——麇国之后,在漫长的群居生活中逐步形成了地方集市贸易和宗教信仰方式——庙会文化。
由于五峰乡庙会历史由来已久,远近闻名,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前,就有远方的客商用各式车辆将要交易的货物拉到五峰,搁在原来预定位置,便于次日进行交易,所以,三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就有本外地客商在路旁摆放商品,逛庙会的山民也如潮般涌来,呈现人声鼎沸、车流如织之气势。
上午8点多,在当地朋友的陪伴下,我们从近年新建的街道向老街转圈观看。街道两旁已全部摆上了客商们要交易的商品。街道上已布满逛庙会的人们,商品交易异常红火。我们注意到,在西北部的新街上,主要交易的是时新商品、家用电器;东南部的老街上交易的主要是农产品,如背篓、筛子、竹篮、连枷、砍柴刀、烟叶、菜秧等。老街的农产品交易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些略显古老的“本地制造”产品越来越精细,也越来越值钱。一把椅子,一个背篓过去只几块钱,现在卖价达到50-60元,交易双方也都是憨厚朴实的农民。这是当地庙会文化的精髓所在。因为五峰庙会起于老街,传承在老街,如今生意依然兴旺在老街。为了采访和拍照,我们在这里很花了些时间。
看罢老街,我们来到举行庙会开幕式和文体竞赛活动的五峰九年一贯制学校。只见十分宽大的校园广场上已聚集了数千观众,庙会开幕式正在有序进行,运动员、农民演艺队入场式之后,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致辞,继之进行了文艺演出和文体竞赛活动。当地农民既在庙会上买了自己如意的商品,又饱尝了一整套庙会文化大餐。这使我们的相机又忙活了一大阵。听朋友介绍,当地政府借此机会,在下午还有一个五峰老乡联谊活动,约请五峰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畅叙友情,投资家乡建设。
从有关考古专家对五峰古麇国历史考证情况来看,从春秋晚期算起,五峰古麇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以,五峰三月二十八庙会也应该有相当或同等年份的历史了。
五峰庙会的时间为什么定在农历三月二十八呢?据说这天是古麇国国王的生日。国王生日这天,有四方诸侯和百姓前来恭贺或朝拜,并到庙里敬香、在集市买卖商品,是个“黄道吉日”,所以,从那时起,五峰庙会的起始时间就变成了农历三月二十八了。
五峰三月二十八庙会并不只是一天,而是从三月二十八开始到农历三月三十日有三天时间。
为什么会是三天时间而不是一天呢?据说,延长的两天是参与庙会的商人嫌时间不够而自己加上的。因为前来参与庙会的商人有很多是外地的,还有外省的,只一天,时间确实不够用,再加两天,才有充裕时间赚更多的钱。
从许多老年人的记忆和笔者观察的情况看,情况的确如此。因为从五峰粮所的房屋墙上人们至今还可以看到有“江西馆”的专用砖遗迹。这说明,江西人不仅在五峰参加庙会,同时还设有会馆(相当于现在的驻外办事处)。
为方便百姓宗教信仰,古麇国在五峰建了不少庙宇、寺院、道观,修筑了不少桥梁,有“三步一座桥、五步一座庙”之说。其中,远近最著名的有洪门寺、红庙、五峰观、五谷庙等。洪门寺由于寺内和尚设暗道机关糟蹋妇女,后来被百姓一怒之下一把火给烧掉了,现在留下的有红庙、五峰观和五谷庙。
五峰庙会最初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在庙里敬香拜神和集市交易,后来逐步增加了唱戏、杂技和体育竞赛活动,传统加创新,使其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据了解,五峰庙会在最初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在西峰村的汉江河边进行的。由于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一次庙会活动中,汉江河边人山人海,被从汉江上空飞过的飞机发现,飞机上胡乱丢下一颗炸弹,人群遭到轰炸,因而转至现在的南北峰村集镇进行。因为南北峰村集镇四面皆山,不容易被飞机低空轰炸、破坏,所以延续至今。
实际上,五峰乡原来有两个庙会。一个是乡镇合并后的南北峰集镇庙会,一个是乡镇合并前原安城乡集镇庙会,现在这两个庙会也还同时并存。由于南北峰集镇庙会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加上是乡政府所在地,因而受到支持和保护;而安城集镇的“五谷庙”庙会是由集镇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临时性庙会,不经常举行,时断时续,所以得不到支持与保护,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若要受到支持与保护,也必须具备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包括行政机构变动等因素,若非如此,就会自然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