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035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湖北日报讯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诗经·大雅·桑柔》
华夏铜都——黄石大冶,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市,2010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一年多来,该市按照“三化同步、一体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产业带动、镇村联动、创新驱动,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探索了“一主三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大冶坚持“产业带动”,以经济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从“一矿独大”到多元替代、从传统低端向现代高端跨越。举全市之力精心打造的城北工业新区,引导、扶持各乡镇按照“一镇一主业、一乡一品牌”规划建设的11个特色工业小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立体平台,机电制造、饮品食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四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正在壮大。预计今年上半年,大冶地方生产总值可达146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40%;上半年实际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增长58.8%。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可达530亿元,2015年将突破千亿元。
大冶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按照“园区+龙头企业+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思路,探索形成了雨润模式、鑫东模式、侯安杰模式、祝山模式、富农合作社模式。全市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186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9个,带动5万农户融入种养加工产业链。预计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000元。
大冶坚持“镇村联动”,形成双向互动的城镇化发展态势。该市以镇为支点,以村为节点,以“2个城镇群、8个中心镇、100个中心社区(中心村)”为试点,推进“产业向乡镇特色工业小区集中,自然村向中心村(社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社区)集中”。一年来,全市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7亿元,吸纳4.5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引导5.6万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社区)有序转移。目前,全市城镇居民49万人,城镇化率达52.7%。
大冶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他们始终将创新视为第一机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农民土地收益最大化;创新民生问题的解决机制,还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凝聚力量保障发展。
如今的大冶,农民是“建设主体”,政府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干等方式,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在治理309个自然湾近2个亿投资中,农民自筹了7600万元;农民已成为“管理主体”,特别是近年来各村以村民自我管理为内容,相继成立了矛盾调解、村庄保洁、公共建设等各类理事会和禁赌、实用技术培训等协会组织,农民已是倡导新风尚、开创新生活的主人;农民还是“市场主体”,他们与龙头企业配套、与公司对接、向专业合作社集结,成为闯荡市场的弄潮儿。
在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在探索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中,3000余年青铜文明哺育的大冶,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努力践行我省中部崛起“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和黄石市“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正以崭新风貌、铿锵脚步,迈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争当全省城乡统筹排头兵。
注目鄂东,猎猎新风、阵阵清风正从大冶扑面吹来。策划:潘峰 程玮 张林 摄影:胡深武 谢力生 秀晨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