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诗 邹剑川 自古文人有应酬,有应景,更有应制。 应制,就是命题文字,应领导上、亲友要求而作文字。近读《千家诗》,其中收录了一些大诗人的应制文字。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大概是《千家诗》选本的编者,认为这些政治抒情叙事诗,有被世人阅读的需要而收录。 应制诗多为七律,盖因七律有对仗、韵脚,更有铺陈,词句多,在技巧上,更容易弄成一首诗。如果是五言、古诗、绝句,那就不好应制了。所谓写给领导上,无非是讴歌、赞美、粉饰、仰慕,总之是写给领导上政治上永远正确的命题作文。 在应制诗中,我赫然看到了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苏轼的作品。苏轼写政治抒情诗,我是知道的。可王摩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禅语淡泊超脱之笔,也弄应制。杜工部诗史诗圣也应制,李义山悲情大才子也应制。而且应制的那么无趣,那么生硬,那么死板,是在让我被雷了。看来看去,只有李白的应制稍好。是一气呵成,以才情喷发奔放而出,自然流畅。看来应制还是要和李白一样,喷薄而出,不然怎么叫谪仙呢? 由此观之,许多诗人的全集并不值得一看,看个十篇八篇代表作即可。只是多数人要生活,要应酬,更有政治名利追求,因为领导上的任务不得不完成。 大诗人应制得如此勉强仓促,不符合逻辑。但转念一想,清朝的乾隆写了几万首诗,水平实在一般,作为大臣自然了解领导上的水平和品味,只能迎合他的低级趣味,所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乾隆好歹是个诗人。许多皇帝根本不是诗人,读诗,那不也得有懂诗的心灵,要有鉴赏能力,有美学修养,甚至要有哲学基础。这些大诗人作品平平,也许是照顾领导上的口味。和我们今天许多报刊是大众读本,要照顾非文学非新闻非学术专业人士阅读水准一样。更和我们今天办给领导上看的某些报纸一样,要照顾领导上的兴奋点,阅读偏好。所以,这些大诗人一点不傻,难怪王唯能当宰相,杜甫能做侍郎,李商隐能成权贵的快婿。情商都很高嘛,都很有政治敏感性嘛。 反而我们的李白,政治上很不成熟,应制都写那么高的水准,你实在是欺负领导没文化呀。忘记前朝隋炀帝因“空梁落燕泥”而诛杀诗人之事么?隋炀帝确为文学天才,自认为文才天下第一,但搞不出“空梁落燕泥”之句,所以干脆把作者杀掉。有这样的前车之鉴,我们看到唐代大诗人应制平庸之作就毫不稀奇了。我就不信,以苏轼的大才,会把一个应制诗,写得那么糟糕,让人不忍卒读。 有才不要外露,更不能比领导上正确高明,更不能超出领导上的阅读理解鉴赏能力。封建专制时代,极权主义时代,大诗人们的应制诗里读出得是悲哀和辛酸。 1033字 2011年06月20日草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