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荆州9月23日讯(记者 王津)作为华夏上古九州之一的荆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楚文化的中心,创造了可与同时代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造就了闻名中外的老庄哲学、楚辞歌赋。9月23日中午12时,全国网络媒体湖北行的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荆州。
华夏上古九州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先后有20代楚王在此定都立国,长达411年。正在抢救性发掘的熊家冢楚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大、陵园布局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荆州是三国文化重地。“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三国演义》有72回写到荆州。始建于三国名将关羽所筑土城、长达11.15公里的明清城垣荆州古城墙,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基础设施完备
长江荆州港是国家一类口岸,荆(门)沙(市)铁路与焦柳线接轨,(武)汉宜(昌)、随(州)岳(阳)、荆(州)襄(阳)等高速公路与正在建设的沪蓉高速铁路、荆(州)岳(阳)铁路以及(武)汉洪(湖)监(利)等高速公路,共同构建了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荆州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电力负荷中心和第二大信息枢纽节点、信息传输中心。荆州科教资源丰富,拥有长江大学等7所高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6所,在校大学生、中专生分别达到12万人和13万人,在湖北省位居第二。
产业门类齐全
荆州农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福娃、吉象、德炎等55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优质粮棉油、畜牧、水产、平原林业等优势产业。荆州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轻工、家电、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七大支柱产业,拥有沙隆达、凯乐科技、洪城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汽车电机、转向器和空调、石油机械、农药、染料中间体、水工阀门、塑料管材等产品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荆州是江汉平原重要的商贸流通中心,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商品物流基地11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流通企业25家。
改革开放以来,荆州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是全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
“十一五”是荆州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1亿元、年均增长12.2%,为“十五”末的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9亿元、年均增长40%,为“十五”末的5.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1亿元、年均增长18.9%,为“十五”末的2.1倍;财政收入73.7亿元、年均增长24.7%,为“十五”末的3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