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
少尉
 
- 积分
- 1485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本帖最后由 夜雨黑子 于 2011-11-5 08:41 编辑
荆门城市的环境治理可以说煞费苦心,尤其是街道,城管对于环境卫生的整治可以说还是很得力的,这点百姓是有目共睹。可是治一时之病容易,长久坚持却是为难,这是为何?
先从中天街说起,中天街对于流动摊贩的管理还是不错的,城市管理者还是下了工夫的。总体说荆门的城管相对而言还是蛮人性化的,重在和摊贩的交流而不是动粗,对于流动摊贩的执法也还是很文明的,也都明白一个是具体的城市环境管理者、一个是需要生存,小本经营的弱势群体,相互的矛盾和分歧。
前段时间在中天街看到感受最深的两个画面:一个是夜幕降临下倦缩在中商停车场挑着篮子买水果的老者的沧桑面孔;一个是环境卫生执法者和挑篮子卖水果摊贩的争执。这样的场景估计在每个城市都会上演。一个为了生存,也许这是他们这个群体自认的唯一途径;一个为了执法,这是园林城市环境治理的必要 。
到底如何能化解城市管理者和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呢?当前经济低谷,物价飞扬,对于年老而有生存压力的摊贩而言没有退休金,也无低保,又有子女入学压力,更无大量资金经营,她们只有挑篮水果四处打游击,这是她们自认为的活法,而园林城市环境治理的矛盾就这样不断上演。
还记得光明日报发表的温总理在南开中学的讲话;“政府是民众最后的希望,人民的贫穷是政府最大的心痛”。我深为此感动。城市治理的前提是百姓有一份正确而光明的职业 ,这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去引导,城市的治理在于疏通群体之间矛盾,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城市治理才能真正改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