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00名“沙滩卫士”义务维护江北沙滩环境。 记者 何戈 摄 不放过一个卫生死角 东楚网消息(东楚晚报)记者 曾丽妮 刘华玲 见习记者 詹钘/文 何戈/摄
昨日上午,由本报发起的“守护沙滩”义务捡垃圾公益活动正式进行。由本报希望之星小记者、大学生志愿者、远飞户外运动俱乐部的“驴友”和爱心家庭组成的400名“沙滩卫士”,齐聚江北沙滩,经过一上午的清理行动,一大一小两辆垃圾车吃了个“肚儿圆”,共运走4吨垃圾,沙滩上的“白色污染”明显减少。中午12时,公益活动圆满结束,“沙滩卫士”们坐上公交集团提供的大巴车,顺利返程。
孩子们来了
200小记者江滩上忙碌
昨日上午8时许,本报希望之星编辑部联合江北学校组织的200名“希望之星”小记者率先抵达江北沙滩。
“美丽的长江哺育了我们,我们每一个人有责任以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她。”江北学校党支部书记杨占先动情地说。
开始捡垃圾啦!
孩子们散开,有的用筷子,有的戴手套,把一次性方便碗、筷等垃圾捡到塑料袋里,再送到指定地点堆放。
众多孩子的身影当中,六年级的周成杰引起记者的注意,他拎着小篮子,先捡了一篮子一次性方便碗、筷,又捡了一篮子铁签。记者问他为何每次只捡一种垃圾时,他回答说:“老师不是教我们,垃圾要分类吗?”手中的小篮子,也是他从家中带来的,“妈妈告诉我,要多捡点。”
爱心家庭来了
“从小培养孩子环保意识”
“沙滩卫士”行动受到众多爱心家庭力挺,其中,就有10多位家长带着孩子参与。
“来,把那个牛奶盒捡起来。”提着垃圾袋的妈妈郑懿正在指挥着5岁的儿子吴沁儒,他手上的垃圾袋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了。“这是他捡的第三袋子了。”郑懿说。
看着吴沁儒的袋子越来越鼓了,一旁的张旭也不甘示弱,赶快弯腰将地下的烟盒、塑料袋、方便碗等捡起来仍进妈妈牵着的垃圾袋里。“我们是一个班的,都在上学前班。”
正带着5岁儿子捡垃圾的卫向兰女士对记者说,“孩子虽然还小,但环保意识的培养就是要从小时候开始。”
在这次捡垃圾的公益活动中,但凡带孩子前来的家长都与郑懿和卫向兰有着一样的想法。60岁的陈东红是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沙滩卫士”。记者了解到,她的双眼残疾达到了二级,视物极不清楚,当听说本报组织“沙滩卫士”行动后,她马上为自己和7岁的孙女乐谨宜报了名。
志愿者来了
一小伙铲垃圾手磨起泡
由于江北沙滩一带没有垃圾桶或垃圾场,“沙滩卫士”行动得到城管部门大力支持。昨日上午,黄石港区市容环卫处专业垃圾收集车一路随行,收集“沙滩卫士”清理的垃圾。
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小时,400多名“沙滩卫士”收集的垃圾就已经堆得老高,运载量为1.5吨的垃圾车很快就被塞满。
“手都流血了,我顶替你一下吧。”上午11时许,湖北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的负责人张兰对一位正埋头铲着垃圾的小伙子说。
“没事儿,我能行。”小伙子头也不抬,继续用铁铲奋力地将垃圾铲到垃圾车上。小伙子名叫赵珺韵,已经在垃圾集中处忙活了2个多小时,右手磨出了好几个泡,有些泡被磨破了,正在往外渗血。
像赵珺韵一样热心环保、热心公益活动的湖北师范学院志愿者,昨日共来了120名。
为了彻底将垃圾清除,开车的张师傅把第一车垃圾运回中转站后,又换了一辆容量更大的垃圾收集车开了回来,跑了两趟才把垃圾清理干净。
根据城管部门的统计,当天“沙滩卫士”收集的垃圾共有4吨,相当于黄石市区延安路半天的垃圾量,相对于闹市区,这片沙滩上有这么多垃圾,着实不少。
经过3个小时的清理,沙滩上干净多了。孩子们乐了,纷纷在沙滩上撒起欢来,抓蚱蜢、堆沙雕,玩得不亦乐乎!
〉〉记者手记
以爱之名
在公交集团、城管部门和志愿者、小记者、“驴友”的大力支持,此次“沙滩卫士”行动十分成功。
沙滩上垃圾的数量之多,令“沙滩卫士”们感叹之余,也在默默汗颜:去江北沙滩郊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黄石市民,可以这么说,江北沙滩上的垃圾,绝大部分都是黄石市民野炊过后留下的。
这也正是我们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自己弄脏的地方,要将其收拾干净,就像在家里吃完饭要收拾餐桌一样,那么在野外吃完饭是不是也要将大自然的“餐桌”收拾干净呢?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如果将“白色垃圾”随意丢弃在江边,污染取水口周边的环境,这不仅容易弄脏自己喝的水,还会祸害子孙后代。
幸而我们心中尚存爱意。“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稚嫩的童声,道出了昨日自发去江北沙滩捡垃圾的人们的心声。是的,以爱之名,我们俯身拾起一片片垃圾,一点点擦去沙滩“脸”上的污点,垃圾车装载的不仅仅是4吨垃圾,还有一颗颗保护环境的爱心。(记者 曾丽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