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2-8-27 06: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军坛牛人多得很。这个疑问贴我也发在军事历史研究论坛。参谋主任作了回应:
(四)、关于第72团团长问题,细究起来,确如老弟如言,说孙树成接任第72团团长,似乎证据不足。5月12日,孙科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20次会议上报告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委员请求委任党员志愿兵团各级官长,其团长一职因不易物色人材,乃改为委员制。因此:(1),团长为委员制,以徐谦、孙科、谭延闿为委员;(2),副团长为侯连瀛;(3),参谋长为黄仲恂;(4),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为周学昌;(5),参谋处长为陈奇涵;(6),第1营营长为孙树成,第2营营长为刘先临,第3营营长为刘之至。会议决议照准,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会议并决定先拨枪械2500支。”此时的刘先临,仅任少校营长。击败夏斗寅军进攻后,孙树成调任第24师(师长叶挺)教导大队长,阶级至多为中校。据粟裕(时任第24师教导大队班长)在《南昌起义前后片断》一文中所说,该教导大队自武昌开往九江途中,为减小目标,所辖各中队分别改为手枪队、迫击炮连、监护连;后有一个中队改为南昌起义前敌指挥部警卫队,此中队应是手枪队。所以,如果说该教导大队编并入第72团,至多也只有两个中队(迫击炮连、监护连),按此实力及孙树成资历,且无很大战功,一下子由主管训练之人升任一个团的上校主官是不可能的。据有关回忆,南昌起义时,第72团还是由代团长廖运泽指挥的。据廖运泽在《我的戎马生涯》一文中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凌晨2时左右,起义的号角吹响了,全城枪声骤起,一片冲杀之声。我事先已按既定部署,带领第72团以演习夜行军的方式接近了第23、24团驻地。听到起义信号,我们突然夺下敌军卫兵的武器,以四个连兵力冲进23团营房,以一个营兵力冲进24团营房。当时正值炎夏,敌官兵都在院子里铺席睡觉,身边没有武器。听到我们的冲杀声,即刻一片混乱,仓促应战,有的枪还没有摸到就当了俘虏。这两个团很快就被我们缴械。”据羊角(时任第72团团部参谋)在《从武汉到南昌》一文中,多次提到“团长”二字,虽没提及姓名,但如与廖运泽回忆加以对照,其过程是吻合的,似乎与孙树成无关。
(五)、关于第74团团长问题。1927年6月15日第2方面军组建后,第25师师长朱晖日升任第11军军长,第4军第12师第36团团长李汉魂升任第25师副师长代师长,并于21日在武昌宣誓就职。此时,第74团团长仍为张弛。南昌起义前,如果张弛升任第25师副师长,接任第74团团长的则为黄世途。南昌起义发动时,第25师没有参加,但起义当日却有一部由九江马回岭赶赴南昌,于2日全部到达;第73、75团被拉走的基本为全部,而第75团被拉走的只有重机枪连。据周士第在《起义中的25师》一文中说,起义“第2天,起义部队全部到达南昌......(3日),党决定这部分起义部队重新编为第25师,归11军建制,命令我任师长,李硕勋同志任党代表。原73团仍编为73团;原75团三个营编为75团;党把在南昌由七八百名青年组织起来的一支队伍拨给25师,与原74团重机枪连合编为74团。”周士第此处对第74团的回忆也许有误,可能是将“武昌”误记为“南昌”。1日才发动起义,3日就在当地组建起一支七八百名青年的队伍,似乎是个神话:形势未卜,局面不稳,危机四伏,如何有暇来招募青年?又如何敢有人来参加?所以我同意老弟假设,与第74团重机枪连编并为第74团的,应为原第24师教导大队二个中队,孙树成则任团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