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武汉“低价文化市场”叫好 目前,武汉“低价文化市场”已运行一年半,票价从10元到30元不等的京剧、汉剧、楚剧、音乐、歌舞、曲艺、杂技演出超过1000场次。人民剧院、楚剧院、歌舞剧院等老剧院人气飙升,一票难求现象时有出现。 向群众低价、免费提供文化产品,是武汉近年来践行的“文化事业路线图”。去年,武汉半公益半经营性质的“低价文化市场”开启。每逢周一,数十万市民必看本地媒体的“一周文化早知道”,这个栏目会详细预告武汉三镇各剧场、戏院、音乐厅“低价市场”节目。“低价市场”缓解了中低收入群众看戏贵问题,赢得群众一致好评。(09月06经济日报)。 笔者要为武汉“低价文化市场”大声叫好!什么是政府责任?什么是文化惠民?武汉市这种向群众提供低价优质文化产品,让群众享受免费文化大餐的作法,就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就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这对于提高市民的素质、提升城市的品位,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文化产品,虽然不象粮食、衣服等生活必需品那样,一天也少不了,一餐也缺不得。但是,文化产品却是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须臾也不可或缺的。他是温暖人的心灵,丰润人的精神,改变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的无形之手。有文化和没文化在待人处事上、在诚信明礼上可谓天壤之别。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们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就会追求文化消费,渴求文化滋润。看一看各地明星演唱会那种挤破脑壳抢票的场景,望一望放映口大片的影院里场场座无虚席的场面,想一想街头杂耍摊前围满了的喝彩人群、甚至一个偶发事件就引来人山人海的围观群众的现实,就知道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渴求有多强烈,对有文化的生活有多向往?因此,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文化需求,努力用高尚、高雅的文化产品来影响人、引导人、净化人,就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和追求了。 而当下,中国的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却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价格低廉的文化产品,往往庸俗、媚俗非常严重,不仅是地下渠道传播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让人不忍卒看,就是有些大众媒体上传播的一些东西,也有许多不堪入耳的画面。它们只是给人以感官刺激,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只是给人犯罪的诱惑,不能给人以精神的愉悦。而一些高尚、高雅的文化产品,则往往不仅是曲高和寡,而且是价高难受。看一场演唱会,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够,看一台曲艺表演,也得上百元,一本简装书籍,起码是几十元,好一点的戏曲表演,几乎难以看到。 笔者平时喜欢看书、看戏。但是,回想一下,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进剧场看过戏、看过演唱会了,也差不多有三年没买一本书了。不是不想看,也不是不想买,而是看到那高昂的价格,想想拮据的经济,就有些不舍了。而与笔者相同感受的人也大有人在。如果各地政府都能象武汉市一样,坚持“向群众低价、免费提供文化产品”,让群众在少花钱或不花钱中就能够接受到文化的熏陶、享受文化的滋润,则不仅缓解了群众的文化饥渴,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对于繁荣文化事业,增加发展的底气也有莫大的好处。这就是以四两拨千斤,花小钱办大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希望各地政府都能象武汉市一样建立“低价文化市场”,努力“向群众低价、免费提供文化产品”给我们的民族增添活力,给我们的国家增加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