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蕴玉山辉 于 2012-10-8 20:42 编辑
我缓步行走在那曾经非常熟悉的工厂大门前,厂区门头上方那烫金的大字在太阳底下显得熠熠生辉,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我努力地侧头向里张望着,希望能将厂区内的景致尽可能地尽收眼底,但是除着满目疮痍的破败以外,再无称之为景致之物了。靠近厂区仓库的门口处,生锈的机器散散落落地堆在那里。院子中间,那个曾经整修很美的工厂的标志性花坛里,现已是杂草丛生。 这是我参加工作进入的一家国有工厂,它有着五十多年风光的历史,后来改制成民营,现在它却陷入了破产的境地。据说,几个月以后,这里将全部夷为平地,然后建一个什么服装新城。这意味着,这家工厂从此将了无痕迹地走进历史。 不知怎么了,当我回到故乡县城,走到我为之奋斗多年的厂区门前时,看到这如此破败的景象,脑海里竟然首先想起了98年初发生在工厂内的一场风波。那场风波让很多人身处命运的旋涡中,旋涡搅动的他们心中是诸般迷茫,看不到未来的曙光。对于风波的主角——工人们,对这场风波的初体验是仅仅当成了一个嘻哈游戏,而最后,他们也渐渐地在现实面前沉寂了下来。 那时,党的十五大刚刚召开,企业改制成了一个新鲜而又时髦的话题。当时的大环境是,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究其原因,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十五大提出了“抓大放小”的举措,也即保留一些大的国有企业,把大量的小的国有企业改制成民营,让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在面对即将成为资本家的美好前景下,那些小型的国有企业代表们大有欢呼雀跃之势,当时的有识之士,都把政府的桎梏看作是腐朽、没落的东西,资本家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将大展鸿图。轰轰烈烈的改制运动开始了。而改制除了经济数据让曾以主人翁自诩的工人们无从知晓、也无需知晓外,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大规模的企业裁员开始了。 而发生在我们工厂的那场风波也就是始于裁员。当时工厂人员冗余,人浮于事的情况非常严重,厂领导就把工人召集在一起,在一个大会议室里进行培训,培训完了考核,考核后根据结果决定上岗。当然,考试的自由裁量权永远是工厂方面的。这就意味着,工人们的去与留还有另一层不可预测的风险。 培训的休息之余,大家就在厂房门口晒着太阳,聊着天,说着大话。大家认为我们是国家的正式职工,是堂而皇之进来的,是这个国家所谓的主人翁的,这样的培训近乎无聊。但是大多数的时间,大家底气却不是太足,所以时常开骂虚长精神,骂政策、骂形势,骂得最多的是新任的什么董事长一肚子花花坏心肠。这骂中其实包含着更多的意思是一旦真的下岗了对新生活的担扰。从来没有盘计过“生计”这个词的工人们,第一次开始体会到里面的沧桑意味了。 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也在意料之中。有的人欢欢喜喜地重新上岗,有的人悲悲切切地离开了他们奉献了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的工厂里。他们当中的有些人还是不愿意正视现实,有的人喝了酒回厂子里闹事、有的人嚎啕大哭、有些人集体上访,有的人却走向了一条不归路。有一位工友,恰好他的妻子也下岗了,在他们孩子生日那天,他的妻子买了5毛钱的猪肉,包了一顿饺子,馅里放进了老鼠药,最后全家死了。可怜的孩子,还没享受到生活如此多娇,就被死亡了。这件事情,在我们的小县城成了轰动性的新闻,一是因为5毛钱的猪肉,二是对这一家的深深地同情。来自精神和经济上的双双压力很容易击跨那些更薄弱的人。但对于大多数人讲,所谓的苦难正是力量之源。 改制风波是以一场仲裁结束的,那些下岗的工人集合起来到劳动部门进行仲裁,去讨要什么权益,但是最终败诉。败诉的原因是他们既没有上岗,也没有与厂里签订劳动合同,与厂方没有法律关系。这场诉讼让工人们错愕不已,他们第一次意识到那一纸劳动合同是个如此重要的东西。 我那时候顺利的通过了考试,得以留在了厂子里。而2000年,我却选择了辞职,开始在社会上飘荡。其间经历了很多事情,让我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以及劳苦奔波的生活。但是每一次挫折,都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也使我未曾放弃过自己的梦想,挑战自己已经成了生活的常态,因为我知道我要活着。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更加丰盈美好。 那场风波已经过去十二年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当年的工友早已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回到我的故乡小县城时,不经意间就会看到他们,他们在卖肉、在卖菜、在卖着服装、在等待客人的摩的上、在忙于理货的超市里。有的人,甚至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厂房、坐骑和女秘,一副尊贵的态容。总之,我看到了一张张丰盈而坚实的脸。见了面,我们会谈及孩子、谈及老公,谈及当下的生活,唯独没有谈论那场风波。那场风波已经淡出了我们自己的视野。 世事难料,那场风波的发源地——我们的工厂,如今却面临破产。对一个企业而言,脱离了政府的怀抱,竟然是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人们知道有了政府的垂青,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更加令人震撼的是,那个董事长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在半年前作古,所有的一切将同这些即将被拆掉的厂房一样,都化作了过往烟云。 在这场风波里,谁都没有错。当今天我们再去回首这个事件才发现,个人的苦、辣、酸、甜,已经纳归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征程里,它将写进教课书里,成了泽被后代的历史知识。自此,我知道,每一项伟大的变革,都是以一些人的挣扎为前提的。我知道,在任何时候,信社会不如多信自己,尽管我们渺小如浮蚁。 我的脚步离我们的工厂已渐行渐远,工厂的一切已经化作了青春的符号,留在在了永恒的记忆里。四周仍然是流金溢彩的世界,昭示着它光彩依旧,一个美丽的歌声从远处的店铺清晰地传来: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 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 这一刻,我觉得我自己真得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天空中轻盈自由的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