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33|回复: 0

[业余拾零]一丝绿意舞冬风——莫言长篇小说《蛙》读后感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88

主题

567

帖子

1641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41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2-20 06: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业余拾零]一丝绿意舞冬风——莫言长篇小说《蛙》读后感
文/一代枭雄
    长篇小说《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随后在2011年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得到这篇小说时,我非常激动,怀着极度崇敬的心情去读它的。前前后后花了近一个多星期才把它看完,而且每看完一章,我都会停下来,用上一、两个时辰去细细品味,就像是爱好收藏之人,突然获取了一件稀世珍宝,捧在手中,寻一放大镜,用心把玩,生怕错过一丝细节,总有些欲罢不能之感。
    《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之所以成功,不是靠华丽的的语言文学,去哗众取宠,博取读者的欢心,亦没有运用做作的类似如魔幻或穿越的形式,去吸引读者的眼球,全篇文字看是平淡无奇,却娓娓道来,大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韵味,作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这篇小说有几处亮点,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首先,是它独俱匠心的结构。它一改传统小说的以叙事为主的模式,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使小说显得更加缜密、完善而别出心裁。
    其次,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与细节描写。小说中的故事,都是以当时山东高密地区的社会现实为原形,作品不论在人物的语言与神态的刻画上,还是风俗习惯上,都与当地人无异,比如在给孩子取名字时,用人体的部位作为大名,像“姑姑”万心,“我”万足(小名万跑跑)、乡人王肝、王鼻、王眉等,完全不是矫揉造作,彰显了时代的印记。小说在描述孩子们吃煤块时的那段感人落泪的场景,形象而生动,令人拍案叫绝。
    最后,是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为写这篇文章,莫言在下笔之前,就酝酿了十多年,接下来三易其稿,笔耕四年而成。试问谁能做得到?一直以来,从事写作本是艰辛而清苦的,多数作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时间仓促,构思草率,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质量不会高。有人说,雪莲花盛开的地方是寂寞的,野参生长的地方是寂寞的,河蚌育珠的地方是寂寞的,雨燕垒巢的地方是寂寞的。高山之巅是寂寞的,长河之源是寂寞的,森林之腹是寂寞的,大漠深处是寂寞的。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寂寞更是一种境界。其实莫言何尝不是寂寞的。他曾在高密东北乡生活过二十一年之久,亲身体验了乡人的真实生活,是东北乡人纯朴的品质铸就了他这分自信与坚毅。他将一部长篇小说精雕细琢,历经四年春夏秋冬的锤炼,便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读罢《蛙》,我掩卷沉思,推开尘封已久的窗户,冥冥之中感觉有一丝绿意,在凛冽的寒风中向我翩翩起舞,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一盏璀璨的明灯,泛出耀眼的强光,照亮着我未来的文学之路,鼓舞我勇往直前…… (1481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