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学夭夭 于 2012-12-20 13:43 编辑
灵泉洞与灵泉寺 温志明 唐朝的刘禺锡曾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古隆中西约六公里,卧龙镇南约六公里的赵冲交汇处有灵泉洞与灵泉寺遗址。二零零九年的正月初五上午十点,襄樊规划局的陈家驹老总和他的爱人周老师,来约我去探灵泉洞,二话没说,欣然相允。坐上陈总的私家车,出刘家营到六路车终点站,往左,上卧龙镇原水泥厂的路,一条很笮的单向行驶的水泥路向西蜿蜒。上长冲坝埂,往南,复往西,上一个山粱,下一个洼,再走一段路,就到了十字路口,左面的路是到华严寺去的,右面的路通向灵泉洞的,不远,上一个坡就到。私家车在路的左面靠边停了下来。下了车,往水泥路下方看,一棵虬枝婆娑的不算高大的却又见证历史岁月脚步的落叶乔木便矗立在我们眼前。树干灰色,树皮皱裂翘起,树根紧紧地抓在灵泉洞的大青石上,一股青泉从岩洞中缓缓流出。洞高不到五尺,人需弯腰才能进入,下有多年沉淀的淤泥,洞宽约两米。灵泉洞穿过水泥路面后,往上拐了个弯,不易探寻。灵泉寺早已被毁,只剩下断垣残壁,碎砖破瓦。唯有这见证历史的灵泉树傲然屹立,灵泉洞依然健在,它们笑看风云变化,送往春夏秋冬。还有那一去不复返的灵泉水。 灵泉寺有悠久的历史,建于晋隆安初年,上有灵泉,寺内有三涌井。当年晋朝有一个叫聪达的和尚曾对着三涌井说“我教兴旺发达,枝繁叶茂,井水就自动涌出”,话刚说罢,井水就涌出多次。于是聪达率领众弟子在这山青水秀的地方建起了寺庙,故名灵泉寺。据《襄阳府 志>记载灵泉寺面积很大“,地壹百贰拾贰亩伍分”, 灵泉寺,一名静林寺. 这儿周围名胜古迹很多."罗国城,县东四十二里,.灵泉寺西.<<左传>>楚使莫敖伐罗,罗与卢戎两军之是也.",现在寺庙虽然被毁,但它隽永灵秀的自然山水仍吸引着世人注视的目光,台湾商人就在2009年春投资十个亿在此下方长冲水库处修建卧龙镇温泉山庄。 灵泉洞上的树,叫什么名字说法不一,据襄樊市的专家考证及《泥嘴公社志》记载叫婆树,有人把它叫檀树,还有人把它叫菩提树,虽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两者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这个说法在无科学定论之前,还是可取的。而当地老百姓却把此树尊称为神树。这里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破四旧立四新”高潮之际,古建筑遭到空前的毁坏,灵泉寺也未能保住。人们拿着斧头、镰刀去砍伐灵泉洞上的树,可没有人敢上前,这时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王国娃,朝手心吐了两口唾沫,蹭蹭蹭就上了树,这个被称为干蛤蟆都盘得出尿来的王国娃,没有急欲砍树,而是学孙悟空,在树上馓了泡尿,来向神树宣战,显示王国娃的胆量。正当人们纷纷躲避尿液四溅之时,王国娃突然 从树上摔了下来,脸色煞白,人事不醒。人们只顾手忙脚乱地抢救王国娃,好不容易救醒,王国娃从此后就病卧在床上,家里人虽四处求医,王国娃的病仍好一天坏一天。后来,他的家人早晚到灵泉树下烧香许愿,王国娃才慢慢好起来。这事已过了三十多年,而今已五十多岁的王国娃,一谈起这事,仍心有余悸。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真也好假也好,是因为王国娃这具有灵性的树,才得以保存下来,也因为淳朴的山民自觉的爱树护树,这见证千年历史风云的灵泉洞上的树,才得以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绿树常青,甘泉长流。 灵泉洞与灵泉寺,前面是杨家山,后面是云岫山,这里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空气新鲜,没有工厂,少有人家。常年云遮雾绕,水量充沛,保证了灵泉洞的水流。灵泉洞上方十多米处,有雨水冲击自然形成的天坑一处,估计在山上的其它处还有天坑才对。因时间关系,未能找到。总之,灵泉洞水灵、树灵,山灵、人灵,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 离开了灵泉洞,但灵泉洞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它瑰丽神奇迷人的传说,总是挥之不去,于是写此文以记之,希望志同道合者再访此处。 (注:本文引文部分,来自网友锐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