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21|回复: 4

腊月的乡村【系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12-24 15: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腊月的乡村
                                   刘继智

    渐近春节、渐近春节,这腊月的时光,过得也挺快的。单位放了假,有那么一段不算短的悠闲时光,我也趁机到乡湾里去走走,去感受一下这乡村腊月的气氛。
        腊月的乡村,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小镇的集市了。一大清早,我便提着竹篓匆匆忙忙地到集市上去,准备赶早置办一些年货。
        街道两边的店主们最为勤劳,总是早早地把铺子摆到了街道两旁,几乎只留下了一条可以通行的窄窄的巷子。那琳琅满目的物什,摆放在临时搭建的货架之上,花花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地,让人真有些眼花缭乱、有些目不暇接、有些迷离、有些意乱、有些不知所措。到处都是热情的脸、热情的眼,货主们狠不得你把他摊子上所有的东西都买下。街道上的喧闹声、叫嚷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还有那扩音器里的嘈杂声混杂在一起,组成一个声音的海洋,我就像是那浪尖上飘忽的一根小草。
        出门时总是叮嘱自己尽量少花些钱,少买点东西,但到了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情况下,鼓鼓的钱包还是瘪了,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是买了不少,没办法,每到过年之时,客情多了,免不了要备一些荤素,不买是绝对不行的。俗话说:人情来了揭锅卖!一年到头,人再怎么小气,也不能怠慢了客情。
        腊月的盛事莫过于结婚、搬家、添喜。喜事多了,掏腰包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彩礼有多有少,不一而论。不管心里是怎样的感受,送彩礼的时候,脸上总是陪着笑,谦虚的话说个不完。最后酒还是要喝的,到了人家的家里,同样也是专拣好话说,同样脸上也是装出笑容,即使你不想说,也无论如何要陪着别的客人聊它两三句,问一声高就那里,在哪里发财,或者干脆扯一扯家长里短,活跃一下喜事的热闹气氛,沟通联络一下彼此之间的感情。
        腊月的乡湾,农活基本歇了,村里的粉丝厂也都停了业,街道两旁的花生加工户也让机械停了火。随之而来的是噼里啪啦的麻将的声响。天晴的日子,那些牌友们干脆把桌子搬到院前的场地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打着麻将,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风中偶有阵阵浓浓地香味传来,不知又是谁家在炸粑果、炒瓜子、卤菜了,各种各样的香味混合在空气之中,迷人醉人!也只有腊月,那味道才最为浓重!
        谁家又在宰年猪了。七八个壮年汉子手忙脚乱地忙个不停,呼哩哗啦,猪的叫声和人的吼声混杂在一起,忙碌中充满喜悦,也不失为一道风景。
        在腊月,最让人回味的还是打糍粑、做甜酒。白白的糯米泡上一两天之后,再精心淘洗,然后倒入木甑蒸上两三个小时之后,使糯米变成粘糊糊的状况,再倒入石臼之中,四个汉子拿着特制的木棍,舞蹈般地山下揣来揣去,等到把那石臼中的糯米完全揣成黏糊状时,四根木棍便一起把它撬起放在早已撒上掺粉的簸箕之中,于是就有人拿出一个印把子,极快地把稠状的糯米拧下一坨来,啪的一下倒入印子中,那糍粑便印出“福禄寿囍”等规正的大字,这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做甜酒其实也是很讲究技法的。蒸熟的糯米只有在冷却之后才能拌粬,然后抖散又收拢,再放入盆中。再把盆小心翼翼地放入箩筐里,下面垫上一层厚厚的稻草,上面盖上厚厚的棉絮,然后再用微火烤上四五天,闻到有一股香味飘出,那酒八成就好了,揭开棉絮一看,黄黄地,再一尝,果然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忙碌的腊月,其实还有许多事要做。譬如到酒行中去做一个酒,到豆腐店中做一个豆腐,那一个豆腐并不是一斤或者一块,而是上百斤或者一百多块,酒做好之后就贮存起来,豆腐做好之后该浸水的浸水,该晒干的晒干。忙忙碌碌还是要花去许多时间。
        最感人的场面莫过于那些远方的打工游子归来之时,那些衣装讲究、华丽的打工仔、打工妹们,背着、驮着、提着、拖着大包小包地,大老远从马路那边走了过来,一脸的欢喜一脸的笑容,那村头的稻场边上,有几位老人,静静地在那里眺望,一只手遮挡着眼睛之上,目光呆滞,脸上却泛出喜悦。几位年轻的妇女急急忙忙地从村口跑了出去,跌跌撞撞地连忙接过他们手中的包裹,话语中有千般的温情,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有人已经开始准备元宵前的龙灯和舞狮了,村民们说:“今年是个吉年,得好好地热闹它一阵子!”这种热闹是玩乐、是愉悦、是一种气氛,也是对未来的期望和祈福!
        新年,真的一天天临近了。腊月的乡村,已经渐渐有了过年的氛围,我的心里也开始有了过年的热闹愉快的感觉。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12-24 15: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糍粑
                                   刘继智

    腊月二十四那天晚上,母亲突然说:“小年已经过了,该准备打糍粑了!”
        打糍粑?那可是我最喜爱的,我于是对母亲说:“什么时候打呀,要我帮忙啵?”
        “明天就浸米,后天下午就打,不过你暂时帮不上忙,烧火算你的!”
        第二天,母亲就忙碌开了,她先把贮存的糯米放在水缸里浸泡着。过了一天一夜之后,母亲便把浸泡过的糯米盛到两只木桶之中,并拿了一个竹箕,挑到河边把它淘洗干净。
        淘洗糯米最花时间的,要一竹箕一竹箕地淘洗,等到快做晌午饭的时候,母亲终于把那两桶糯米淘洗得白白净净的。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便从邻居家借来一只木甑,把木甑放在锅里,再加上水,在灶里架起劈柴,旺火烧煮。
        母亲只叫我不间断地往灶里加柴,她呢,过一段时间就要到灶屋里来转转,不时用手摸摸木甑,那样子特别地悠闲,不紧不慢地。等到锅里的水沸腾一段时间之后,母亲又用手摸摸木甑,然后再往锅里加几瓢凉水,反复加了几次之后,母亲看见木甑之上已经热气腾腾,便伸长脖颈闻了闻,满屋子氤氲着水汽,似雾的水汽不断地往上腾起,白雾映照着母亲的笑脸,那样子仍然显得很惬意悠闲。大约过了半个钟头,母亲终于面带笑容地说:“好了,暂时不用再添柴了,你快去把你的几个哥哥喊回来,准备打糍粑了!”
        我于是一溜烟跑了出去,喊了几位哥哥,又马上折了回来,回到家里之后,看到母亲正在洗粑缸。这粑缸实质上就是一个特制的石臼,是硬的麻石打凿而成的,中间是一个凼子,外面还凿有四个石耳,用作抬粑缸之时稳固绳子。母亲洗过粑缸之后,又用干净的抹布反反复复地抹了几遍。
        几个哥哥回来之后,一人手中拿起一根粑棍,木质的粑棍,有点形似拐杖,丁字型,上小下大。父亲于是赶忙在簸箕里撒了一层糯米粉,把簸箕放在桌子之上,这时,三哥已经抱了木甑,父亲赶忙揭开木甑上面的盖子,三哥一使劲,便把木甑倒扣于粑缸之中,然后猛地一抽木甑,香喷喷的蒸熟的糯米便落于粑缸之中。
        一阵香气扑面而来,我的喉咙痒了,口水都差点流了出来。
        四个哥哥站在不同的位置,木棍很有节奏地在把缸里捣了起来,两上两下地捣过不停,一会儿工夫,石臼里的糯米完全被捣成黏糊状的时候,母亲说:“好了!”
        四个哥哥于是齐心协力,把木棍使劲戳进黏糊状的糯米之中,然后用劲一撬,整个黏糊状的糯米团便被举到半空中,父亲连忙把撒过糯米粉的簸箕放到粑缸之上。
        我的眼睛盯着那黏糊状的糯米团,一直舍不得移开,早已经垂涎三尺了。
        母亲看了看我,笑了笑,于是把那黏糊状的糯米团在糯米粉上滚了滚,滚成长条状,并迅速扯下几小砣的糯米团,分发给我们兄弟伙。我迅速接过糯米团,捧在手上,热乎乎的感觉,吃一口,真的很滑润,有一个甜甜的香味儿。
        母亲叮嘱说:“别慌,慢慢吃,别噎着!”
        我包了一大口,早已经把母亲的话当作了耳边风。
        几个哥哥吃了团子之后,便开始做起糍粑来,他们把母亲扭下的糯米团一个个放在木质的粑印子里,然后用手轻轻地按了按,反扣在撒过糯米粉的木板之上,上面便印出许多的纹络和“福禄寿囍”几个大字。
        母亲说:“这粑得留着过年时煎甜酒待客用的!”
        等糍粑晾干之后,母亲把其中的一部分浸泡在水缸里,备作下甜酒的佐料,另一部分则切成粑果,油炸成泡呼呼的状态,吃起来,也是那么地香甜脆口。
        家乡的糍粑,是一道美的风味,那打糍粑的情景,也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做豆腐
                                   刘继智
    新年必须作一个豆腐,这是我们鄂北一带的风俗习惯。
        刚刚进入腊月,父亲总要早早的和豆腐铺的老板打一声招呼,预定一个日子,因为每到新年湾子里几乎家家都要做豆腐,如果不预定的话,必然误了大好的时辰,况且那个时候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块豆腐,到了新年,无论家里多么困难,这豆腐还是少不了做上一个的。
        这一个豆腐当然不是一块,而是少则五六十块、多则百把块,还不包括附带做的千张。
        等到我家快要做豆腐的前两天,父亲便早早的把家里贮存的豆子拿出来,择去那些残留的豆角和长了虫子的豆子,还有里面遗下的石子,然后放在木桶里浸泡一天一夜,直到豆子完全泡涨为止。
        一大清早,父亲便把我喊了起来,于是,他自己便挑了盛豆子的木桶,我和一个哥哥便一人挑上一担茅草柴,早早的来到豆腐店里站位子。
        这做豆腐先要把浸泡过的豆子磨碎,那个时候没有机械,全是手工制作,推的是石磨,磨豆子的活儿也得自个来,豆腐店的老板只管做,不管磨。其实这磨豆子的活儿也挺简单,就是要力气,父亲和哥哥胸前架上一根木杠子,就在原地打圈圈,我呢,则不间断地给石磨上面加豆子和往石磨之上吊着的陶罐里面加水。
        父亲推累了的时候,我也替父亲推过一段时间,其实只是作一个副手罢了,但推了一段时间,就有些头昏目眩了,父亲看到我那种吃力的样子,便皱了皱眉头,马上又接过这推磨的活儿。
        两个钟头之后,豆子便变成了两大桶碎末了,做豆腐的师傅于是便把碎末倒进一个半圆形的过滤布中,过滤布的四角分别绑在两根交叉的木棒之上。于是哥哥握紧木棒的两头,不停地摇晃,那过滤布里面的豆汁便像泉水般往布下的大缸里流去,一直到两大桶的碎末摇完为止。
        满缸过滤之后的豆子的原汁,被做豆腐的师傅一瓢瓢舀进一个小型的木桶里,然后又倒进锅里,这样反复了几次,缸里的豆子原汁便全部舀到锅里。
        父亲说:“快去烧火!”我于是不停地往灶里加柴,不一会儿,锅上面便已经热气腾腾了。
        师傅于是叮嘱说:“火不要太旺,稍微加点柴就可以了!”他说完之后,便拿起两根稍长的木棍子,把锅里浮着的一层油质的东西挑了起来晾在锅上面的绳子上,那便是豆油。
        最后,师傅让我停了灶里的火,他于是把锅里煮熟的豆汁一瓢瓢舀到缸里,加上卤水,盖上盖子。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师傅于是揭开缸上的盖子,我看见缸里仍然还冒着热气,豆汁已经变成一整块的黏糊状。每到这个时候,父亲总是要从中舀出一两碗,让我们先尝尝,父亲说:“这豆腐脑很好喝的,有营养!”
        我一骨碌喝了一大碗,果然脆嫩润口,香香甜甜的味儿,这恐怕是我最喜欢的副食了。
        之后,师傅便把黏糊状的豆腐脑一瓢瓢舀起,倒入一个四方形的木制模子里,模子下面垫有一大块滤布,师傅于是翻转滤布,把豆腐脑反压,上面盖上木板,再压上石头,下面石槽里的水便不停地往下滴。
        到了下午,模子里的豆腐终于成型了,师傅于是便一手拿着一把长形的木条,一手拿着把长方形的刀子,取下模子,在整块的豆腐上面交叉地划了几刀,那整块的豆腐于是就变成了几十块,师傅笑着说:“好了,可以捡了!”
        父亲于是把一块块的豆腐捡到盛水的木桶之中,完了之后,父亲付了师傅的工钱,便悠悠闪闪地挑着那盛满豆腐的木桶回家了。
        当然,每次做豆腐之时,也少不了做上几十张千张。
        回到家里,父亲于是把豆腐和千张各分成两份,一份浸泡在凉水里,一份放在簸箕之中晾干,到了豆腐晒得有些僵硬之时,便切成更小的块状,上面撒些盐和辣椒粉,用来做腐乳。
        那晒干的千张,我是最喜欢吃的,总是在父母外出之时,偷偷地拎下一小块放在嘴里咀嚼着,那淡淡的豆腐的香味,给人的感觉真的很美!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12-24 15: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年饭
                                   刘继智

    每到新年来临之时,我就不禁想起父亲做年饭的情景。
        也许是因为那顿饭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也许父母和我们兄弟伙对那顿饭异常看重,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确已经候望已久了,父亲做年饭总是那么地细致和耐心,乃至那有些细微末节深深地贮藏在我的脑中,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家乡赶膀集的日子,不管家中如何困难,很少上街的父亲便一大早起来,匆匆忙忙地到集市上买回过年时必备的用品,诸如黄花菜、黑木耳、白木耳等等之类。遇到好的年份,家里往往要宰一头猪,卖掉大部分猪肉,但猪的下水和肥肉往往家里还是要留一部分的。遇到不好的年份,父亲当然也少不了割上十几斤猪肉,还有几条鲜鱼。
        到了腊月二十九那天早晨,父亲于是把买回来的一些佐料一一浸泡在木桶之中,吃了午饭之后,父亲就开始忙着做年饭了。
        首先是煮猪肉,父亲把精瘦一点的猪肉切在一旁,把剖下的肥肉要放在锅里煮上一段时间,然后在捞取摊冷,切成四方块的提花肉;或者切成切成梳子片大小的片状肉,有的做粉蒸肉,有的拌酱料。这几种肉通过上蒸之后,变得滑润爽口,鲜嫩好吃,有些油腻但不浓厚,都是我最喜欢吃的。
        到了二十九日的夜里,去就显得更加忙碌了,做肉糕,做蛋糕,做蛋卷,做捶肉,做烧馒,炖木耳汤,只要他会做的,每一样都做上一两碗。我记得父亲做蛋卷的时候,那工序的确挺复杂而又麻烦的,父亲先把几个土鸡蛋打成蛋汤,然后倒入温热的锅中,父亲便迅速把蛋汤烙成一整张薄薄的蛋皮,把蛋皮从锅里牵起来之后,再把捣碎的肉末和葱花胡椒混合黏在蛋皮之上,把蛋皮连同碎肉一起卷成筒,四面有捆上四根筷子,再放到蒸笼里蒸熟,切开之后就是蛋卷了。
        那夜,我家的炉火总是旺腾腾的,满屋子里氤氲着肉香的味道,还有蛋的香味,木耳煮熟之后散发出来的味道,我浸润在这香味之中,已经深深地体味到了过年的气氛,尽管那时嘴馋,有一种若若想吃的感觉,但我的父亲尽管看出了我的心思,终于还是没有满足我,大概是为了把最美好的感觉要一直留到那顿年饭之上吧,我虽然早已经垂涎三尺,但还是尽力克制自己,帮忙父亲打下手,父亲呢,虽然忙忙碌碌,但一点也没有觉得累的意思,他的脸上泛起红光,动作麻利,一边做着年饭,一边像是在欣赏自己的绝作,但他除了试试汤水的咸淡之外,也从头到尾克制着自己的嘴馋。
        到了后半夜,我的几个哥哥都早早的困了,父亲也叮嘱我说:“你也快去睡吧,明儿早上还要早点起来呢!记着,过年了,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呀!”
        我点了点头,这才依依不舍地上楼睡觉去了。
        我一觉醒来,隐隐约约地还听见父母亲忙碌之时发出的细微的声响,隐隐地闻到一股股肉香的味儿,那香香的味儿又把我带入甜美的梦乡。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做甜酒
                                    刘继智

   “卖甜酒哇,卖甜酒哇!”每每听到街市之上那悠扬而清脆的叫卖之声,我就想起小时候父亲做甜酒,母亲煎甜酒,自己喝甜酒时的情景。
        甜酒是家乡人最看重最喜欢的一种副食,每到新年或者添丁加口的时候,甜酒是必做的,遇到结婚,或者做房子,也有做甜酒的习俗。可见这种副食不但被家乡人看重,而且还带着一种喜庆欢乐的文化氛围。
        每年腊月二十左右,我的父母亲总是要忙上一阵子。父亲便首先把家中贮存的糯谷驮到村子里的加工厂加工成米,然后淘洗干净,把米放在水缸里浸泡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下午,便到邻居的家里借来一只木甑,把浸泡过的糯米倒在竹箕里滤干,然后再把锅里盛满水,把木甑放在盛水的锅里,灶里架起劈柴,旺火蒸煮。等到锅里的水沸腾之后,母亲总是要加上几遍凉水。母亲介绍说“这就叫上烹,大概得两次上烹之后,等到甑里的糯米散发出一股股浓香的味儿,开始大气升腾之时,母亲就在木甑之上反复摸了几次,直到木甑完全热烫之后,母亲便高兴地说:“好了,可以暂时把火熄一下!”
        父亲于是便把盖子揭了,双手抱桶,母亲拿出簸箕放在桌子上,父亲一用力,连同木甑和甑里的糯米一起倒扣在簸箕之上,然后用力一抽木甑,簸箕之中便堆了一摞香喷喷的糯米大团儿,那糯米团似稠非稠,软软的。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要从中抠出几坨糯米团子,分给我们兄弟伙尝尝鲜,但她自己是不舍得吃的。
        香香的糯米团,是那么的滑润爽口,吃起来有一种很甜美的感觉。
        这时候,父亲便端了一瓢凉水,均匀地洒在糯米团上,仍然再把它扒开,把团子弄散,煮熟的糯米于是便铺了满满的一簸箕,一直到完全冷却为止。
        等糯米完全冷却之后,母亲便把早已经买回的粬子捣碎,撒在糯米之上,拌合均匀,连续撒了几遍之后,父亲于是把拌粬的糯米放入一只大瓦盆里,按了几安,中间还留下一个圆形的窝儿,然后再把瓦盆上面盖严,把盖严的瓦盆放进一个垫有稻草的箩筐之中,上面又用棉絮盖得严严实实的。
        父亲于是把箩筐抱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小砖灶之上,把大灶里的炭火移到小砖灶里,给甜酒加热,炭火需要温火,但却不能够停息。
        大概过了三五天的时间,母亲便揭开箩筐上面盖着的棉絮,端出陶盆,再揭开盆上的盖子。早已经心动的我,看见那盆里的糯米已经变成了淡黄色,有一股浓浓的酒香的味儿扑鼻而来,弄得满屋子都是酒香的味儿,我已经有些醉了,心里痒痒的,口水差点流了出来。
        母亲便拿出一把勺子,慢慢地从中挖出一坨,先给我尝尝。
        我满口包下,一股清香甜润的味道浸润全身,浸入心田。那种感觉至今还让人回味无穷!
        煎甜酒的时候,一般要把油锅洗干净,然后再添加凉水,把甜酒倒入凉水之中熬煎,等甜酒沸腾之后可加上小块状的糍粑,糍粑变成软状便可以盛起,糍粑不能够煮散了。有时也可以拌油条和蛋汤一起喝。
        喝了之后,几份香甜,几份醉意,酒的浓度虽然不高,但多了,也会把人醉倒的。
        家乡的甜酒,是让人难以忘记的美好的风味!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12-24 15: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事【散文】

刘继智  

  “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这是一句家乡的俗语。

   “盼过年,望过年,过年穿上新衣裳,跑东家,走西家,拜回几袋花果糖!”  

  小时候,盼过年的意愿总在心里强烈的升腾着,成了一个难分难解的情结。一致在过年的前两天,心里便已经特别急切,甚至兴奋得好几天睡不好觉。

   临近过年时,最忙碌的还是父母。那几天,父亲一直忙着做豆腐、蒸糯米、打糍粑、做甜酒......如果遇到好年景,家里还会宰上一头猪,除了卖掉一些猪肉外,其余的全都腌起来,只留下一些下水货,也够我们兄弟伙饱吃几顿了。

母亲呢?每到年前,总要到街上扯回几丈不同的布料,便早早的和村里的裁缝师傅说好了时日,等到了既定的时日,母亲一大早便叫父亲首先到裁缝师傅那儿去把缝纫机挑了来。等吃了早饭,母亲便当个帮手,帮着裁缝师傅忙碌了整整一天,给我们兄弟伙每人缝制了一套新衣服。每到那天,我总是喜欢趴在门框上望个究竟,像欣赏艺术一样欣赏着裁缝师傅如何打尺、如何划线、如何裁剪,如何扎线......  

  那“咂咂咂”缝衣的声响,就像一曲漫长而又优雅的乐曲,在我的心中响过不停。    衣服做好之后,母亲总是让我们兄弟伙先试穿一次,但试穿之后,马上就要脱下来,我们自然有些不情愿。母亲叮嘱说:“不急,等到大年初一拜年时,我一定都让你们穿上新衣服!”   

我高兴得马上跳了起来,连忙跑到村边的柳树林里自个玩去了。   

到了腊月二十六那天,往往是家中上甑蒸糯米的日子。浸泡好的糯米淘洗一番过后,母亲便把它倒入一个大竹箕之中,滤过水,再上蒸笼。  

  灶里的柴都是清一色的劈柴。火很旺,大约过了个把钟头,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沁人心脾的香味,那米香的味道特别醉人。  

  一甑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之中,几个哥哥便一人拿着一根特制的木棍,在石臼中捣来捣去,腾腾的热气一股股上升,热气罩住了哥们满是欣喜的笑脸。打糍粑着实是一门手艺,需要互相配合均匀才是。  

  只需要十来分钟,等到石臼中的糯米黏糊成一团时,哥们手中的木棍一起把它撬起,迅速地放入撒过面粉的簸箕之中。我早已看得口水直流。善解人意的母亲首先从热烫的黏糊中揪出几坨来,一一分发到我们手中,哥们大都不舍得吃,我那时还小,自然吃得津津有味。    腊月二十九这天,年迈体弱的父亲总是要忙上一个通宵,即便年景再怎么不好,但父亲总是要为我们准备一顿非常丰盛的年饭。   

捶肉捶好之后,父亲便开始烙蛋皮,包蛋卷。包蛋卷特别需要手艺,蛋皮一大张,几乎是完好无损,父亲于是把蛋皮平放在倒扣的锅盖上,然后慢慢地糊上碎肉馅,再转成筒状,绑上几根筷子,再上蒸。第二天早晨过年的时候,把卷筒切成片状,再上蒸笼蒸它一遍。    除了蛋卷之外,父亲还做过肉糕、做过烧馒,炖过木耳汤,等忙到半夜时,父母便催促我们上床睡觉,临睡时,还不忘叮嘱两句:“明日早上起来,不要说不吉利的话,饭要吃剩一点,要先敬菩萨!”    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等待已久的那顿饭,那顿丰盛的年饭。  

  吃年饭时当然是狼吞虎咽,平日父母是不让小孩喝酒的,但到了过年,父母便不再干涉,我喝了满满几杯白酒,脸有些发烧了,舌头已经开始打卷,脚有些麻麻的。母亲大概知道我已经有些醉了,便问我:“还喝啵?”    我只好红着脸说:“不,不喝了!”  

  吃完了年饭,母亲给每个人发几个火炮儿,我于是连蹦带跳地跑到村头的稻场边放火炮去了。母亲和几个哥哥也自个邀自己的牌友打牌去了。  

  年三十夜还要吃一顿饺子,那是用地米菜做馅儿包的饺子,很香甜,味道纯正,吃得饱呼呼地。

   到了大年初一,母亲便把我们早早的叫醒。我们匆匆地吃过早饭。母亲便拿出那个崭新地包裹,把里面的新衣服一件一件的拿出来,按大小分发到我们兄弟伙手中。哥们马上自己都迅速穿上,我和弟弟是母亲帮忙穿的。穿好之后,母亲还扯了扯衣角,前后左右看了看,直到脸上露出欣悦的笑容后,才说:“先到你干奶干娘家去拜个早年,还有你三爹爹家,四奶奶家,都要去的!”    我们湾子很大,辈分分明,尊敬长者是传统,但我们小孩不懂这些,只要是人家,哪怕辈分比我们低了几辈的,照样去,去了便少不了一份好吃的,诸如糖果、花生、糕点之类。口袋里装不下,干脆提了一个布袋子,挨家挨户的拜年,童言无忌,童颜无羞,落得个好玩好乐,只要高兴就行。

新年的快乐是个大聚合。留给人的回味总是无穷无尽的。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21

2万

主题

59万

帖子

7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71943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24-7-9 19: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错。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