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元九书》有感 题记:相对看书而言,我更愿意写作,写作有更多自我呈现的作用,写什么都行,哪怕是业务技能的汇编。不写作的状态简直让我不知所措,让我不知如何不负这如流水的时间,这大块的春光,只有写作才能让我的每一刻每一小时每一天以至我的人生不至虚度。 他,“苦节读书”,20以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这些严重危害了他的健康:“至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发早衰白” 他认为文学应该干预生活,“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诗书,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的诗歌对当时的执政者有很大的影响力,“闻秦中呤则权豪相目而变色,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 他的诗歌流传甚广,“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之口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对此,他很谦虚:“此诚雕虫小之戏,不足为多”同时他又很自负:“虽前贤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哉” 他对自己的待遇很满意:“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 他对自己的诗歌才能颇为自负,看不上同时代的李白杜甫,“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尽工尽善,过于李可其“朱门酒肉”之句,亦不过十三四。“ 他进退怡然自得,“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如风鹏,时之不来也为雾豹”正所谓天行健与扫势坤时应该采取不同的做法。他在进取与闲适之间找到了平衡,“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他对自己的诗作有清醒的认识:“信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他善于以诗会友,“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 他虽然以写诗为主,可是做的官不小,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朗,累迁右赞善大夫。历任中书舍人,杭州苏州刺史太子宾客太子少傅。“虽谪贬江州司马,仍官至第五”对其它诗人的官运,他很有优越感:“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李白孟浩然穷悴终身,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 他很会享受诗歌之美,“或者花时宴罢,或月夜酒,咏一吟,不知老之将至。 我之所以欣赏白居易,是因为无论在哪个层面上他都是一个成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