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岩峰 于 2013-3-12 16:57 编辑
登临神农顶小记 白岩峰
3月8日,是全天下女同志的节日。这一天,度假区管委会的男同胞沾光,与女同事们抽签组合,发扬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精神,参加“登临神农顶,凝练精气神”活动。 上午8点半,由神旅集团公司提供的换乘车辆从管委会院内出发,在酒壶坪换乘中心略作停顿,利用空闲,工作人员拿出扑克牌,让大家随机抽取一张进行分队组合。都是兴高采烈,分组后都在规划是否能够拿到比赛名次,心中有很多畅想。平时在办公室里,都是同事关系,现在要进行一场临时的攀登比赛,队员之间多了一些交流,也多了相互鼓励的话语和提醒,没有相互的戒备,也没有暗地里的竞争和较劲。 到达登临神农顶的青云梯起点,年轻的男女队员开开心心的戏耍一阵,有的打雪仗,互扔雪球,有的到处走走,做好登山的准备,一人发放一瓶矿泉水。 在10点13分时候,大家一起开始踏上青云梯,去征服2999步石阶,目标是海拔3106.2米的神农架最高处也是华中屋脊最高点的神农顶。很多人,在初期阶段,走得很急,冲锋在前,不大一会儿,就有许多坚持不住,慢慢掉下队来。 上行过程中,最关心的就是看到刻在石阶上的数字,199、299、599、999、1499、1799、1999、2599……计算着还剩下多少阶梯就可以胜利登顶。 到599步阶梯时,走在我前面的也就只有三个人,汗水流下来很多,还不是感觉很累;到999步阶梯,和后面大部队的距离拉得很远,不时的回头扯开嗓子大声喊叫,象是在显耀自己的超前,也象是有在为后面的搭档鼓劲加油的成份;到1499步阶梯时,和万米长跑遇到运动生理极限反应一样,身体比较吃力,呼吸开始有些困难,最想坐下来休息;到1799步阶梯,开始考验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有一点点人到中年的感觉,不坚持登顶,则只有原地等待登顶后的成功者讲述征服最高峰的风景和沿途发生的故事。 一起活跃在前面的几个同事,都讨论着今天是团队比赛名次,考验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只有组合的人数同时到达,才计算成绩拿到名次奖励。可能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借口,也可能是自己的人生已经经历过很多事情,更可能是快到了知天命年龄阶段的心态真正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有今年正好是蛇年的本命年,以往那种傲然视物争抢第一的性格再没有那么强烈了,1799步阶梯之后,开始休息,慢走缓上,直到我们这一组抽签的搭档来到身边,一起继续前行。搭档是新参加工作才1年多的时间,不在一个办公室,平时工作关系也不多,交流很少,并不知道她的老家在哪儿,可能有时问过也是没有认真记忆,实话实说,很多同事都认为我今天的这位搭档不可能完成这次登临神农顶,因为,她不是在山里长大,也从来没有登山走石阶的经验,还有好像听同事说过,平时她也锻炼得不多。 在1999步阶梯之后,就是一大段平缓地带,和搭档一起,还有另外一个组合,一共4个人,看不到前面的参赛者已走到何处,也看不到后面的追赶者还离多远,变得很轻松起来,感觉不再需要为获得名次而比拼。我们谈及登顶走石阶的技巧,要快速率的走小步,不要慢腾腾的迈大步,那样会消耗更多体力,偶尔说一说走在我们前面的是哪几位英雄好汉,搭档还说昨天给她妈妈打电话告诉要登2999步石阶,她妈妈也不相信她能够登上去。 越上行接近顶峰地带,遇到石阶上越多的积雪和冰块,如果不是神旅集团职工提前做好清除部分积雪和用钢钎撬开移走石阶上的冰块,我们是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因为很陡很滑,既便能够勉强上去,也绝无可能顺利下来。 不知不觉间,看到刻在石阶上2599这个数字了,说明还有最后的400步石阶就到达神农顶峰。如果是一场真正的个人比赛,这400步石阶可能是最重要的冲刺阶段,好多人会为在这400步的终于胜出而欢欣鼓舞,也会有好多人会为这400步的最终败北而后悔莫及。这一次,我们两个落在中间位置的小组,没有竞争,也没有比赛,而是选择让两个组合中的女士优先,同时到达顶峰之上,今天是她们的节日,男士只应该礼让是配角。我们踏上神农顶峰的木制步游道平坦地,看时间正好11点18分,用时1个小时零5分钟,完成了本命年里的这一次登临华中第一峰最高点,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半。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神农顶上,合影拍照,开展活动,恢复体力,进行很好休息,然后沿着青云梯原石阶路线返回。我一直牢牢记着,在酒壶坪换乘中心停顿时候,那个多年原始森林中寻找“野人”,独自在瞭望塔守护十多年的袁裕豪先生告诉的登山诀窍,上山可以快,下山一定要缓慢不求速度,否则,会使自己的双腿几天酸疼难忍动弹不得。 留在最后离开神农顶下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从顶峰下来,慢慢欣赏冷杉的挺拔,新生箭竹的顽强,石阶上冰块的晶莹,积雪的洁净,还有山风吹拂纱巾的美妙,看到国民党时期房县县长神农架探察团队长贾文治 “苦竹成林杉蔽空,龙盘虎踞势豪雄,登临方知群山小,此是华中第一峰”的诗句,躺在高山草甸之上,闻着特别干净的泥土的清香,用衣服覆盖住眼睛,享受春天暖和的阳光照耀,边走边拍照,美女同事们留下倩影,这是难得的机会。在这么大的中国,13亿人口,有多少人能够登临神农顶?就是生活在神农架本土的人们,又能有多少人可以上到神农顶领略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候天气下的无限风景?很多事情,很多风景,很多经历,很多美好,很多人很多友情,错过就可能是永远的后悔。 登顶时是在比赛,无暇欣赏风景,只感觉遇到障碍,时刻看到的是还有多少步阶梯;下山时才把脚步放慢放缓,细细看到沿途景色,偶尔回头看一下到了多少步阶梯,还会想起上到这个阶梯时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正如人生过程,所以,写此登临神农顶小记,以不忘这个节日这次比赛过程,更不再迷失生活的方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到底为了啥?(2013.3.10于松柏镇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