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央视学者赵仙泉新著《思无邪》有感 音乐可《思无邪》,诗文早已《思无邪》 ,此语被广泛借用。孔子《论语•为政第 二》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 之,曰‘思无邪’。”译:孔子说:“《 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不胡思乱想。”老友赵仙泉(原名:赵先权)新作《思无邪:仙泉手记》正得意如此。 作为央视1996年引进的第一个全日制新闻学博士,他亲历了多次重大报道活动,并采编了一系列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论文《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文化策略》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又获得过“全国广电百优理论人才”称号,并曾挂任内蒙古广电局局长助理。在有限的工余时间里,他还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散文、随笔和诗歌,出版了个人的专著《理性与情感》和诗集《诗海扬帆》,还亲衔编纂了各种文化丛书。此本新著《思无邪:仙泉手记》,与其说是一本专辑,倒不如说是他个人的一部心灵成长史和发展史。 从他编辑的书中的目录表可以窥探一斑。从心路历程起笔,《村里出了个大学生》《我与故乡栗林子村》《我的武大七年》《我在沙市党校的一年》《我的六年大学教师生涯》《我的三年博士生时光》等文章,我窥探到了一个没有背景的农村学生是怎样完成身份的华丽转身。从《我是进城“农民工”》《人在北京,“家”在故乡》《写给家乡学弟学妹的一封信》《说说“农民”》《向工农兵看齐》等文章,我窥探到了作为一个学者的人文情结和乡土情结。 从《毛遂自荐终成眷属——我与妻子的真实故事》《磁婚有感》《吾家有女已长成》《“成人仪式”致女儿的一封信》《高考三题》《伤逝:纪念几个已故亲人》《苦难的化身——记我的父亲》《父亲与牛》《清明时节悼亡父》《父亲墓前的沉思》《怀念亲爱的二哥》《忆伯父》《怀念舅舅和舅妈》《怀念姨爹、姨妈》《从农村包围城市——我家60年》《嫂子的病》《罗京早逝让我们再度思考生与死》《生命无常》《同学聚会的“有情”与“无情”》《我一生应该记住的几个老师》《我所认识的香港高僧永惺长老》《斯人已逝,风范永存——怀念恩师吴林伯先生》等文中,我窥探到了作为儿子、晚辈、丈夫、父亲、恩师、朋友、同事等角色互换的纯真情感的朴实与厚重,宽和和大量。 从《网络文明:人类文明里程碑》在中央主办的全国性网络大讨论中获头等奖,到《网络媒体的历史性时刻》《新媒体的挑战——记者节感言》,《论微博》《博客的新闻功能需要开发》《我们的信息环境》《网络、网吧、网瘾》《网络搜索引擎与贪官新闻的戏剧效果》《电视人的“素质”解析》《电视媒体人力资源配置》《电视媒体的“团体操”工作方式与人才使用》《电视媒体的“女性化”趋势》《新闻评论与“舆论一律”、“不一律”的辩证关系》《关于“央视评论员”的几点建议》《新闻学博士应成为媒体军师》《望闻问切与新闻把脉》《说说电视节目形态的“温度”》等文中,我窥探到了他以中国电视传媒大鳄的央视老牌记者和资深媒体专家的身份,勤勉而扎实地穿梭于“媒体前线” 的矫健的身影。他无论走到哪儿,从不以“大鳄”“ 大腕儿” 的身份招摇过市,仗“视” 气人。他为中国的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健康而持续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从《和平年代的人生价值》《“理论”到底是什么》《说说传统文化中的“志”》《传统文化与经典智慧的魅力》《“历史热”与“中国道路”》《孔子、马克思啥级别?》《从易中天、于丹走红看人才的“爆发点”》《从“禁欲”到“纵欲”——兼说西门庆与潘金莲》《从“阶级斗争”到“和谐社会”》《“人生如梦”的心理奥秘》《命运的神秘力量》《活着究竟求什么》《宗教信仰与自我麻醉》《死亡心理探秘》《名利场的诱惑》《当代人的心理“疲乏”感》《享受现在最真实》《个性,生命的标志》《热闹与冷清的哲学》《幸福因人而异》《喜欢流浪的心理》等文中,我领略和感受到了他哲人一样深邃的洞察力和思辩力,以及与时共进的学者风采和风范。 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 要用多少个昼夜去心血它。古人云:立志, 立德,立言。一个人的一生完成了“立志 立德"还不算完整的人生,还要尽可能地去完成“立言”。“立言”,就是写书。“读书破万卷”的根本就是要“下笔如有神”。光“下笔”还不行,还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神”。“神”在灵气,灵光,灵秀,灵慧,灵感。最终到一点是“灵犀” 。灵犀于心智,灵犀于情感,灵犀于自然 ,《思无邪:仙泉手记》无不是“心智,情感,自然” 的集合。 全书通过大量的写实手法和抒情手法,为我们展现和勾勒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大时代的动人画卷,同时也展现和勾勒了作者在大时代动人画卷中的独特的人文气质和人格魅力,以及儒雅,自由,浪漫、真诚的诗人情怀。深入读之如晤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如见一故。在世风日下的今天,有如此贴心贴体的书摆在眉睫,不怦然心动,那是我个人的罪过。 http://blog.sina.com.cn/zhao158 0:24 201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