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75|回复: 0

为官谣丢官是一个好的开头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5

3291

主题

4383

帖子

8747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874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10-20 20: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来自贵阳市政府的消息,贵阳市观山湖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控拆违指挥部指挥长刘光祥等干部,在没有充分核实有关问题的情况下发布不实消息,17日被免职。观山湖区控拆违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向公众致歉。
近日,有网帖称,贵阳市观山湖区拆违行动,强迫当地贵阳贵航技工学院学生穿上黑色特警服冒充特警参与强拆。观山湖区政法委调查称,12日参与拆违的人员,抽调的均为公务人员、周边区域安保公司的员工及拆违施工人员,没有学生参与,并由相关部门发布信息向社会进行了解释。(1018  新京报)。
动用学生冒充特警参与强拆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而被人网络曝光后,当地官方不是认真查实、严肃处理、真切回应,取信于民。而是“在没有充分核实有关问题的情况下发布不实消息”混淆视听,误导公众,甚至还在不实消息中威胁要诉诸法律,这是又一违法行为,也就是错上加错。现在这些“发布不实消息”的官员终于为自己的不实发布吞下了苦果,丢掉了官帽。尽管这种处理还不能完全服众,还有些避重就轻、丢卒保车的味道,但总算开了一个好头:那就是在谣言面前法律平等,不论是官谣、民谣,不论是公谣、私谣,是谣言就要受到打击,是造谣就要接受处罚!
其实,只要是谣言,无论是官谣还是民谣,也无论是公谣还是私谣,其本质都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都是为了歪曲事实,掩盖真相,都是为了混淆视听,误导公众。都是对社会诚信的伤害、对正义的损害。在某种意义上,官谣的危害比民谣更甚,因为它是代表官方发布的,代表官方的态度和观点,代表官方的权威和信誉。其迷惑性、蒙骗性更强,影响力更大,一旦穿帮,对官方公信力的杀伤、对政府形象的损害是致命的。
谣言的危害之大,影响之深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无论是个人,还是部门都应该是以诚信为本,以真实为要,一旦出现什么失误就应该不遮不掩、不藏不掖、开诚布公地向公社公布,以真诚取得公众的谅解。
但一些个人和部门在出现了失误,发生了错误时却没有这种真诚坦白的精神,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冒险发布谣言。总试图用谣言掩盖事实真相,左右社会舆论。而官谣的产生,更是为了掩盖官员前面行政或执法行为发生的错误或违法,就透支政府的公信力,用谣言来掩盖事实,用谣言来掩盖谣言。
但是,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这几名干部为官谣丢官之前,很少有官员为官谣付出代价,更没有官员因为官谣受到处罚的事例。就是近些时展开的集中打击网络谣言活动,打击的也大都是网络民谣。从一些地方公布的案例来看,处罚的几乎都是一般网民。有的地方甚至对网民转发批评政府、或政府官员的帖子,也被拘留,还有的地方甚至直接用案例威胁网民,在回应网民批评时,竟然说“秦火火就是教训”。但有些堪称弥天大谎的网络官谣却没有被追责。这也让公众产生了一些地方整治网上谣言,就是借机整治群众在网上举报和批评官员行为。
因此,贵阳市这次组织学生冒充特警参与强拆事件的是非曲直,处罚的三名干部理由是不是避重就轻?这三名干部是不是代人受过?其目的是不是丢卒保车?暂且不论,但这种让官员对官谣负责,让官员为官谣丢官应该是开了一个好的先例,这还是应该肯定的。相信有了先例就会有后行的,今后官员为了自己的错误或违法发布官谣掩盖事实真相,混淆视听,误导公众的行为就要特别小心了。因为,付出就有回报,造谣就受处罚,是法律公正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