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是社会的管理者,其职责就是依照国家法律、法令管理社会秩序、呵护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因此其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以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为根本,以国家法律、法令为原则。而老板则是以创造财富、创造利润为目的,在创造财富、创造利润时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就都是合法的,都应该受到鼓励和倡导。 但现实中,有些老板见到钱就两眼放光,为了钱就不择手段,道德他们不讲,法律他们不顾,想方设法向那些握有资源配置权、项目审批权、资金投放权的官员行贿,以求买得一条不绝的财路。老板们这样做丝毫也不奇怪,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老板的本性就是赚钱。 让人奇怪的是:有些官员不是积极认真行使管理社会秩序、呵护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公平的职权,而是把自己变身为不法追财逐利的老板的同伙,由守护国家、公众利益的“猫”,变身为侵蚀国家、公众利益的“鼠”的朋友。不仅自己接受老板的贿赂,出卖国家和公众利益,还与不法老板一起去向更高层级、更大实权的官员行贿,以期从老板那里分得更多的羹。 据《法制日报》报道:安徽省检察机关在查办该省环保系统一批贪污贿赂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时发现,共有16个市环保人员涉案,安徽省环保厅规财处原副处长汪某、环境监察局原副局长魏某等人也涉嫌贪污受贿。原来,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和环保厅有关文件精神,地方治污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由于“僧多粥少”,为了争取资金,企业大多采取“跑项目”的办法。而一些地方的环保官员由于收了“礼”,便放弃审核职能,甚至与企业老板一起到省环保厅行贿,“跑成”项目。蒙城县环保局原副局长赵瑞受贿所得只有12万元,但是经过他的操作,19家向他行贿的企业无一例外得到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的环保财政资金的支持。(11月 27日 法制日报 )。 这是一幅多么奇妙的景象,这是一幅多么惊心的图画。本应是履行监管、审批职能的官员,在金钱面前完全丧失了节操,丢掉了底线,不仅不把好关,守好土,反而成了不法老板疏通关系的内线,成了不法老板行贿要钱的先锋。这些官员多年受的教育哪里去了?做人的准则哪里去了?为官的德行哪里去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制度设计是不是有漏洞?我们的制度执行是不是有软肋?它说明项目、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不是由市场决定,由发展的需要决定,而是由权力决定、由官员的意志决定。正如民间所说的:给得你也行,给得他也行,关键是看谁“会跑”,谁会讨,谁能得管理、审批官员的欢心?所以一方面,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另一方面,嘴甜的孩子、会送的孩子也有奶吃。这就让下面的官员和老板为了共同的利益结成一体,拼命的“跑项目”,拼命的行贿受贿,以求“跑成”项目。 所以,要根绝这种官员与老板同行贿的现象,除了要加强对官员理想道德教育,让官员坚守理想、保持节操,依法行政、依规履职外,还要加大改革力度,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的那样:“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项目、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由权力这只有形的手转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官员权力寻租的空间。官员没有了利用权力谋利的可能,自然就没了和和老板一同行贿的动力,才会转而把精力放到监管和服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