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余秋雨同志,以后少装B,行不? 邹剑川 最近我买了新版的《文化苦旅》,看了一半。我书太多,很多书无暇阅读。我总体感觉书是不错的。就是长江文艺设计的封面太丑,字体难看,排版恶心。还有老是用些异形本,我很讨厌大开本的异形图书,防盗版么?幼稚,很多盗版书一样异形本。我以为,图书要简装,要小开本,纸张要轻薄,不要搞那种太厚的纸张,要毛边、粗糙有质感一些的纸。我以前有两本《文化苦旅》,我一本没买过,我买的南帆主编的《中国新散文二十家》里有余秋雨,这书真心不错,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我初中毕业自己开了个租书卖书店,我当时准备经商,不想读书了。我经常去汉口航空路附近新华书店的图书市场去进书。后来我在天涯看到一书商写文章说他发家历史,提到他以前做湖南文艺的书,这么说起来,我还是他的客户。南帆后来鲁迅文艺奖了吧,南帆的散文选本真是做得好,我当时读这书15岁左右吧。我15岁时候开了个书店,我每个月赚多少钱呢?我高峰时候一天能收入200元左右,注意是一天。一个月生意最好,能赚5000到6000元,生意一般也能赚2000到3000元。注意,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父母的工资奖金什么的收入多少呢?每月300元、400元而已。也就是我一个月能赚他们一年的收入。我25岁蛋疼,开了个网吧,我一万六千块钱自己买配件,自己组装了15台电脑,自己组建网络,自己安装游戏什么的。我一天收入最高多少呢,500元人民币,一个月我最多能赚15000元人民币,我半个月就收回了投资。那时我父母工资奖金收入多少呢?年薪2、3万而已,也就是说,我一个月赚他们一年赚的钱。所以,我从来都是一个商人,我对什么读书(学校教育)、体制内生活从来毫无兴趣。 我的两本文化苦旅,一本是我表弟的,我表弟干嘛买这书,大概因为我在网络、博客推荐过。我表弟真心蛋疼。每天关在家里写书,我就不明白,一个富二代,一个千万富翁,居然一天到晚想到作家,有病。整天想到韩寒第二,整天做梦写本书出名。但大哥不说二哥,我不是想当作家的问题,我TMD已经作家了,早作家了。我现在想写几本卖100万册以上的书,我更有病。还有一本是我老婆的,老婆为什么会有文化苦旅,当然不是我推荐的。大概是她读高中、大学买的。我还有本余秋雨《山居笔记》,这书怎么来的?我也觉得纳闷,封面题签居然是我表弟买的。我表弟干嘛买余秋雨,肯定是我博客推荐,他看到了,他去买的。他的书怎么到我这里来的?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我顺手顺来的。我总是抱怨我表弟借了我很多书不还,以至于我很多书找不到,我就会骂我表弟,整天借我的书,黑我的书。我的书从不外借,我表弟除外,谁叫我们兄弟活滴,老表活滴咧?我以前就买过余秋雨一本书,上海文艺还是上海新世纪的中小学生阅读的《晨雨初听》,这个是比较好的选本。余秋雨写得最好的书,其实是《山居笔记》。我什么时候发现余秋雨的,我前面说了,大约是1993年15岁时候,我初中毕业投身图书行业,做书商,在汉口解放大道图书市场那里买了一本湖南文艺版的南帆主编的《新散文二十家代表作》,我在里面发现了余秋雨。所以,我个人认为余秋雨,应该把你的书给南帆或者雷达做,给徐鲁做也行。他们都是作家、评论家,而不应该给什么长江文艺做。长江文艺就那姓金的眼光还行,做了本《狼图腾》还可以。 新版《文化苦旅》不错,其中余秋雨有些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有节制的煽情,和开始平淡地讲故事。余秋雨先生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其实一般,地理知识也一般,余秋雨先生的才华主要在于煽情和讲故事,如果从文学角度出发,余秋雨先生算不上大家,中国纯文学散文比他写得好的可以用箩筐装。但余秋雨的NB之处在于大历史观和视野,综合的人文素养和对中国文化的感觉,以及讲故事的才能,抒情的技巧,还有议论、说理、哲理的深度。简单滴说他把抒情、叙事、哲理有机结合了。这才是他最NB的地方。你们谁要觉得简单,你们写一篇一边叙事、记述,一边抒情,一边哲理、议论的文章看看。也就是他开创了一种记述、抒情、哲理新散文。这其实是很高的难度,一般作家只能抒情、叙事一起玩,叙事、议论一起玩,抒情、哲理能一起玩的很少,叙事、抒情、议论能一起玩的少之又少。也就是要写余秋雨这种散文,首先你要是个学者,不是学者你也要渊博。其次你要是个诗人,不是诗人,你抒不好情。再次你要是个哲学家、思想家,否则你没有深度,无法哲理。最后,你还要能讲故事,是个小说家,有讲故事的才华。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调文本,复杂文本。属于现代文本和高难度、高技巧文本。苏总是能够抒情、议论、哲理一起玩的人。 现在让我们回到装B的话题上来,余秋雨总是爱显摆自己的书被盗版多少,自己怎么宽容,自己怎么和别人掐架,这体现在其后记中。你的书卖得好,被盗版,自己知道就完了,就别装B了,你这样很不好,你知道你为什么老是被拍砖,被掐么?你有名,你有钱,你有才华,你的书卖得太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你太爱装B惹的祸。以后再版的时候,记得把后记关于盗版,关于掐架的去掉。 我很欣赏余秋雨,我是他的粉丝。当然我不崇拜他,我只是欣赏而已。就这。我认为中国当代(1949年至今)散文的三座高峰,第一是贾平凹,第二是余秋雨,第三是黄仁宇。如果还要找出第4,第5,第6,那么可以加上汪曾祺、孙犁、李国文。当然祝勇、张锐锋、徐鲁、张晓风、摩罗、凹凸、刘亮程、史铁生也很不错。这个东西,你让南帆、雷达、祝勇、天津《散文》编辑部的编辑们来说比较准确,他们专门干这个,我没时间多研究,我阅读视野有限。王剑冰就算了,他眼光一般,他创作能力水平高于文学理论和审美水准。王剑冰太老套、传统、保守。他自己的散文水准很高,但属于太传统、中规中矩、中庸的。我只读过他一篇散文,写济南大明湖的,他自己选的选本,把自己的文字选进去了。这篇散文表现了很高的文学技巧和写作才能。但他选文章水准一般,我要做散文选本,都会比他做得好。 余秋雨,以后少装B。当然有可能你装B,就是为了别人来拍你,来炒作你,那我就无语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国报纸、杂志、图书市场的烂编辑太多,造就了烂文字大行于世,造就了报纸副刊、杂志文艺、图书的烂作品、烂版面太多太多。基本上已经毁了这个市场。中国其实缺少的是编辑家,好的编辑,而不缺少好的作者、作家。为什么网络的小白文、灌水文字、垃圾小说都能征服读者,能造就千万富翁,而我们的报纸没人看,杂志没人买,图书烂大街,体制问题。网络是市场经济,纯粹公平、公正、公开,自由市场经济。报纸、杂志、图书的体制我就不说了。中国文化、文艺不是没有市场,没有读者,一味去抱怨、恐慌网络是没有道理的,甚至去指责网络低俗、庸俗、通俗更是羡慕、嫉妒、恨,关键是内容,你们其实没有创造出更适合读者,更适应市场的内容出来。内容好,载体不重要,无论是报纸、杂志、图书、网络、视频载体,都能被市场、读者接受。关键是要真正树立公平、公开、正义、有序、合理的现代文化市场机制。 (2772字) 2014年05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