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日前,陕西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市县党政领导干部不得把家安在其他城市。 通知指出,现有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凡没在工作地安家的,要做出计划逐步实现就地安家,组织部门帮助协调其安家困难。确有特殊情况,配偶不能随调随迁的,需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查同意。今后,新提拔任职的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在工作地安家,其配偶要随调随迁,并作为提拔任用的必要条件。(06-06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news.sohu.com/20140606/n400486716.shtml?adsid=1 应该说,陕西省这个规定对解决干部“走读”,具有很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常言道: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孩子扎不了根。一个人在异地任职,配偶和孩子都生活在别个城市,有些“走读”的干部因此就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干部怎么可能沉下心来干事?不能沉下心来干事,又怎么可能有长远规划、有战略目标?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因此,官员在哪里工作,让配偶随调随迁到哪里,把家安在哪里,是杜绝官员“走读”,让其身在曹营心也在曹营的一个有效措施。 但是,问题都有两面性,让配偶随调随迁,固然可以保证市县党政领导干部不把家安在其他城市,能够一时沉下心来。但是,如果监督不到位,措施没跟上,又可能导致其他的腐败现象产生,,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某些国人在这个方面的确有无限的创造力。 这些年,干部异地交流已成趋势,这对打破人情网,杜绝关系网,廉洁从政、秉公办事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一些地方,有些异地任职的干部在安置配偶和家属的过程中,马上将权力变现,趁机把自己的配偶和家属安排到税务、供电、电信等一些社会地位高、经济待遇好的垂直单位,再或是安排到辖区的纪委、政法委、财政、公检法等强势部门。原来无业人员变成了国家干部,原来的工勤人员变成了公务员,原来普通百姓戴上了官帽。还有的本人根本不曾露面,只是到下面绕圈子,将关系调来调去,身份变来变去,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丑小鸭变身白天鹅”,解决了自己想解决的位子、帽子、房子、票子等问题。让群众议论纷纷,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还有的干部到异地任职后,不仅趁机把配偶的工作安排好,身份解决好,身后还跟着一大串亲朋戚友,都在官员的荫庇下拿土地、争项目、干工程、搞开发,形成了家族腐败团体。被群众讥讽为“交流一人,腐败一群”。 要求市县党政领导干部不得把家安在其他城市确有必要,但更有必要的是,还应该有严格的监督制度、有严密的制度配套,所有领导干部配偶在随调随迁时,都必须在公众和组织的监督下进行,都只能由组织按政策进行安排,对于那些趁机为配偶和亲属解决位子、帽子、房子、票子的官员要及时进行查处,这样才能杜绝领导干部配偶在随调随迁过程中的腐败行为,才能真正的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