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4-6-21 16: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尔克斯不谈钱
邹剑川
哥伦比亚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说,自己没想到写给少数几个人看的《百年孤独》会一纸风行,畅销全球。
马尔克斯压根没想到商业,但恰恰成就了文学和艺术。
市场会为什么作品买单?当然是好的。商业化作品不是不好,但问题在于你一心想商业,想跟风,市场未必卖你的帐,消费者会用钱包来说话,读者会自己做出选择。
人们常说文学是寂寞的孤独的,因为纯粹写作本来就是私人的事情,对于艺术的追求,对于人性的领悟,以及对于文字的锤炼本来就是艰巨之事。
文学创作还需要大量的阅读,作家不仅仅是玩文字游戏的,还要有渊博的学识,对于社会深邃的思考,对于人生深刻的感受,这些都并非一日之功。
马尔克斯植根自己的领地,深入自己的生活,在拉美宏大的民间叙事和神话中吸取营养,成为一代宗师,他赢得了世界文学的尊重,金钱对于他只是符号,他只靠《百年孤独》一本书就足够了。
我国大学者、大作家钱钟书认为,所谓学问之事,应当是三五知己,在荒村野舍,挑灯促膝谈心。对于文学,同样适用。我们不必抱怨文学冷清,缺乏关注。事实上,好的作品一样有市场,有人认同追捧。
为了商业而商业,未必就能畅销,也未必就赚钱。一些舆论认为作家梦呓、自言自语,一味退缩自我的小天地,不关注社会,不关注潮流是不对的。作家有很多种,作品有很多种。梦呓也好,自言自语也好,一味向内也好,都只是一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形式。那是作家基于自身的选择。
马尔克斯不谈钱。博尔赫斯获得诺贝尔奖时,甚至其同事还奇怪报纸上的获奖者和他同名。正是这样的淡泊和平常心,让他们取得了成功。中国古代的文学作者都是自费出书,那时又何尝有稿酬之说,他们穷尽一生精力写一本书,流传千古。我们能够说赚钱和畅销就一定有好作品么?
最近我读老作家姚雪垠的《李自成》,感到震撼,这部作品我以前一直认为是50、60年代政治运动下的产物,但仔细阅读,发现作者写得非常用心,无论语言、人物、史实、情节都堪称精品。作者用了一生写这样一本书,也无怪毛泽东对此大为赞赏。
我们今天的出版物泛滥成灾,报纸杂志作品浩如烟海,我以为没有多少作品能和《李自成》相比。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有许多好的作家和好的作品,而现在的精品越来越少,人们浮躁,人们太功利,人们太想赚钱,太想成功。如此扭曲的心态,根本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一些写手,自己都不看报纸、杂志、图书,只靠技巧、操作,以及不断重复自己一点小感悟、小生活,或者寻章摘句、文字排列来投机取巧。如此当然会被读者、市场抛弃。
不谈钱才是大智如愚,不问功利,少写一点,写好一点,这或者是文学边缘,乃至文字远离读者,文章被市场抛弃的出路。
(1077字)
2010年10月11日草
载于 北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团结报》2014年4月26日 文化版 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