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方向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所处的位置,而是自己掌握的方向。
有些人固守家园,有些人客居他乡;有些人大红大紫,有些人贫困潦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些人黯然失魄,有些人剑指天涯;有些人明哲保身,有些人精忠报国。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方向。位置可以是居住地,亦可是社会地位,或许我们穷尽一生都难以改变,但方向是自己掌握的,它犹如一道彩练横亘天际,能给我们微薄的生命留下几丝华彩。
方向是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一文中所写的那样:“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一个人在会稽山上失魂落魄,纵马狂奔。俄而,又在姑苏城中,洗鞍饮马,惟命是从。他内心如千刀剐,可又不敢展露于颜。吴国的宮墻太高,吴城的女墻太厚,自己身陷囹圄,他明白自己的尴尬位置。一旦吴王眼中泛出一丝杀气,他便会成为孤魂野鬼,亦成为千古笑柄——堂堂君王竟然屈膝折节,巴结仇人,最后还因侍奉不周而被杀,后人将怎样看他!他从“狗洞”逃出了吴国,就要从正门杀进去!薪柴是他睡的位置,寤寐不忘;房梁下是他站的位置,任凭苦涩的胆汗涌入沸腾的胸腔;会稽山下是他演讲的位置,他要用意念来把握自己的方向!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卧薪尝胆,终至国于富强矣!生命经受了锤打,战刀便更加锋利。
决战前夜,他想起了自己过去的那些地方,冰冷的月光映衬着剑的寒气,为三千将士照去了前进的方向。幽囚吴宫,未曾失去方向;披荆沥胆,未曾失去方向;剑指吴王,亦未失去方向。人一旦掌握了自己的方向,开始的位置是在哪里,便犹如一羽鸿毛。他睡了一个充满理想的梦,无尽……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北海的月夜那样空灵,净化了世事的嘈杂。苏武南面苍天,背倚北海,在每天旭日东升之时跪拜南方。望着那一根光秃的汉节,他想到了长安的烟柳暮云,想到了鸿鹄飞雁的丰满羽翼,想到了大漠孤烟的辉宏壮丽。还有那些小人们的口蜜腹剑,让他备感屈辱,于是,北海承载了他的怒气,北海见证了他的不屈。他一声呵斥,冰层骤然崩裂,河水不敢前行。他坚守着自己方向,心如磁石。花开花落,斗转星移。青史让他流芳百世,因为他对方向的意念坚如磐石。是的,北海是匈奴给他的位置,可他的灵魂却点化了这里,给这里披上了春的华衣。虽万里之遥,可鸿雁成为信使,汉节铸成司南,飞雪融成一种自强不息的渴望,那就是他掌控的方向。
人人都是墙脚下的一颗种子,阳光不是无偿的。勾践有过屈辱的位置,可他掌握了生命的方向;苏武被置于遥远的地域,可他也掌握了生命的方向。“位卑未敢忘忧国”,无数仁人志士从不管自己处于什么位置,都掌握自己的方向,裹挟着历史的浓云,扑面而米,泽被后世。
从秉持“吾不能变心而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楚国大夫屈原,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东晋隐士陶渊明,从不管天子驾到只管管专注读书的北宋才子范仲淹,到喊出“我是中国人”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凡此种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角度不同,侧重点各异,但却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事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历既代的贤才俊彦们用信念与气节,用头颅与热血,在是与非,黑与白,真理与谬误,正义与罪恶,善良与暴戾之间,掌握了自己的方向。
迷失方向了吗?
可是,我面对今天的一切,呵呵……
我不得不悲哀地低下头来。
“历史时常循环回到我们在过去某个时期抛弃的东西上来,并且重新把它们举得更高。”因为缺失,所以珍贵!
记起美国人写的两句诗来:“我们站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今天的中国,仰望星空的人已经不多了。在这个精神大面积侏儒化与信仰大幅度下滑的时代,诚信丧失、急功近利、浮躁不安已经成为社会的显著标签。
正处于一个愤世嫉俗的年龄段的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抱怨:如果我的父母也是大款,如果我是首都的祖国花儿,如果我也接受这样的熏陶那样的培养,那……那是不是会有什么不一样?也许拥有更好的条件,处在比现在更有利的位置,我们可以少奋斗十年二十年。更有甚者,喜欢作秀,举个牌牌“求包养”。学术欺诈也越来越多,大学沦入媚俗泥潭。
但是,位置真的可以决定一切吗?出身贫寒的林肯,没有罗斯福的睿智、肯尼迪的风流,不也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吗?高考落榜只能蹬二轮车的蔡伟最终不也被复旦入学录取了吗?
他们如同谷底的望天树,在死一般的寂静中生根发芽,只向着心中的那个方向。望天树之所以叫望天树,是因为它从不再意身处怎样的位置,即使比其它的树距离阳光遥远千万倍,它也遥望蓝天。
怎样找准方向?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不能掌控正确的方向,我们将会陷入人生失意和心灵疲惫的深渊。曾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牧羊少年为了心中的宝藏,去努力追求,他的勇气、执署、智慧,使得他的征程每一天都是辉煌的,因为这中间的每一时刻都是那个即将实现的理想的一部分。即使并没有真的宝藏,然而,他去追寻的过程也是一笔财富。由此可见,只要掌握正确的方向,客观地认识自己,鼓起生活的风帆,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中国目前经济在高速发展,但中国人的精神却是步履蹒跚。有人说,脊梁是中国的过去式,只在中国的历史里有。我不以为然。我依然相信,民族精神的存在,只要文明还没有失去,只要我们还自认是龙的子民。虽然现今社会,我们周围没有多少直面生死的勇士,但是却也存在着许许多多风骨硬朗的大写的人。我们应该从当代那些极具时代风骨的学者、官员和普通人身上,从季羡林、章开沅、蒋乙嘉、杨善洲和南京那位普通交警身上,汲取精神滋养,找出自身缺失,完善人格修为,砥砺气节风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从一些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了,把脚步慢下来,让灵魂跟上来。谁都可以媚俗,但大学不能,大学生不能,否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将无所归依。又想起了两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对于我们的成长而言,在意自己掌握的方向,而不是自己现在的位置。任世界风动帆动,我心岿然不动。
来源: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姓名:陈俊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