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敬爱的张勉兰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心情十分沉痛,陷入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和对张老师的深深思念之中。 作为张老师的学生,我们感到无比的荣幸。我们是1977年,伴随着高考制度恢复,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的时代节拍走进高中校园的。我们的学校就是张勉兰老师全面负责并执教的学校。从那时起,张老师就跟我们的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我们的校长,她是我们的老师,她是我们的母亲。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张老师不仅用知识滋润我们的心田,还给了我们慈母般的关怀,哪怕是今天,回想起来仍然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为了激发我们求学上进的激情,张老师总是不失时机、见缝插针地跟我们讲励志故事,灌心灵鸡汤。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匡衡凿壁借光、岳飞精忠报国、孙中山愈挫愈奋、马克思博览群书;用心良苦地给我们讲毛润之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周思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给我们讲逆境成才的华罗庚,勇摘皇冠上明珠的陈景润……张老师总是用中华民族一流的人文底蕴来浇灌我们干涸的心。 我们就读的湾上中学,师资力量十分有限。为了大剂量地给我们增加养分,张老师不惜千言万语,不辞千辛万苦到县一中去弄政治题解,跑孝感的文昌中学去弄理化试题,请熊老师给我们补数学,接许老师给我们讲物理。 为了缓解学校教学经费的严重不足,张老师带领我们这群孩子驻扎在富水河岸挑河沙、砍柴草,换取可怜的收入为我们订报刊,买蜡烛,购汽灯。 为了让我们集中精力抓学习,情绪稳定去备考,张老师连食堂这个环节也不放过,及时平息学校食堂的一次次“风波”。我们受顶点委屈,张老师总是挺身而出,找食堂里的肖师傅论理,找黄会计谈心。 作为学校负责人,张老师要求全体师生:心中要有理想,脑中要有梦想。要我们这批学生永远牢记:黑板上的粉末,书本上的警言,课堂下的喧闹,睡梦中的春天。 高中那段日子,是艰难的、艰辛的。但由于张老师给予了我们特殊的爱,使艰难的日子不艰难,心酸的日子不心酸,我们倒是过得津津有味,甜甜蜜蜜。那时的我们啦,一个个都象鼓胀的气球,风中的彩旗。 …… 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人生,形成了定格的软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张老师执教一辈子,桃李满天下。可她没有得到过学生一丝一毫的回报,总是说儿女们很孝顺,总是说自已过得好,总是说不要麻烦人。相反的,倒是这么多年来,张老师总是牵挂着我们,牵挂着我们的工作,牵挂着我们的家庭,牵挂着我们的健康,牵挂着我们的儿孙。忧伤着我们的忧伤,高兴着我们的高兴。 记得前年中秋节前夕,在应城“喜万年”酒店,我们接张老师一起团聚,我们20多个年过半百的孩子,簇拥在老师的身边,她一个个仔细询问在场每个人的近况并鼓励我们,安慰我们,教育我们。 教育我们:工作中、事业上要奋发有为,但莫强求哈,一切顺应自然。 教育我们:怀平常心,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钱,但必须有大气象。 教育我们:富贵都只是浮云,唯忠诚厚道且听话出活才能一辈子有饭吃。 当时,我们无不感动。一位身患疾病76岁高龄的老人,仍然把昔日的学生当自己的儿女,传授着人间的真、善、美,传递着做人的正能量。 …… 现在,张老师,您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您是带着对我们无限的牵挂依依不舍地走的。我们永远怀念您,永远铭记您老人家的教诲。此刻,我要代表您所有的学生郑重承诺:请您放心,我们做人的志气不减,为人的气节不变!永远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为别的,只为您那期待的眼神! 最后啊,还有一句话要对您说: ——这辈子做您的学生, 我们没有做够哇, 央求您,下辈子, 还做我们的老师! 还做我们的老师。 (作者:远岩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