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415|回复: 0

万里长子万伯翱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769

主题

8268

帖子

759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92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5-7-23 1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里长子万伯翱
                                倪霞
万里委员长今天遗体告别,长子万伯翱先生双手捧着父亲遗像,解放军八名礼兵肩抬万里先生灵柩,在大批民众的目送中前往殡仪馆火化。为悼念万里同志,22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下半旗志哀。从网上看到万伯翱老师双手捧着父亲遗像的镜头,不禁让我想起与万伯翱老师的书缘。

    那是2008年,参加由《散文世界》杂志社举办的“2008年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鲁迅文学馆开会时,万伯翱老师以社长的身份参会,这时有许多与会者知道他是万里委员长的长子,但他并没有以特殊的人生经历而自居,而是以极低调的话语为我们讲述了他是怎样爱上文学爱上写作的过程。讲他17岁第一次在《北京晚报》发表“在急诊中看到温暖”一文时创作经过,那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1962年秋18岁的青春年华,父亲送他到艰苦的河南省黄泛农场劳动锻炼,去之前,奶奶舍不得长孙的离开,父亲却说,自己的孩子,不是我不爱,爱孩子,要看怎么一个爱法,怎么对待。长期生活在暖房里是一种爱,放到农村去锻炼也是一种爱,为此,我决定让老大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到农业第一线去,到生活的激流中去。奶奶和弟妹们都哭了,奶奶说给他多带点钱和生活上用的东西。父亲说,不要,什么也不要给他带,一毛钱也不要给他,就是要他自力更生。今后家里不会给他寄钱。出发时,妈妈给他带了三样东西——一件是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部队发的一床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旧被子,一件是万里父亲穿了多年的灰棉袄。而父亲则送给他两本书和一个笔记本。一本是《论共产党员修养》,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不爱题字的父亲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一遇困难、立即坚持。”这一去,便是十年。其先进事迹当时受到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彭真市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全国新闻媒介好评。

    他说在下乡劳动的日子里对幸福的概念就是,房子不塌,不漏雨,有灯读书就叫幸福。后来在国家体委上班时,开创了写体育散文的先河。他说在与农民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注意观察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比喻。接着他提问,比如苹果红了,农人把它比喻成是什么?我举手回答说“红仆仆的脸”。他亲和地笑了笑,看着我说:“农民形容得更形象,他们说苹果红得如一个个小灯笼,树弯成了老农的腰。”接着他又说,这样的比喻是形似又脱俗的。写文章自己没感动肯定不行,写着写着自己都哭了,那一定有动人之处!

    万伯翱老师曾经是一名体育记者,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写下过大量老一批国家领导人与体育情结的文化传记类散文,开创“体育散文”之先河。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多部,已结集出版过散文集《三十春秋》、《四十春秋》、《五十春秋》。那天开会结束时,他说他带了一本书,你们这么多人我怎么送呢?这时好些人凑了上去想要万老师手上那唯一的书。我在位子上站起来高高举起手说“我要!”万老师远远地看着多,又看看大家,于是说,这位小同志刚才发言积极,那就送给她吧!大伙退回坐位,我幸运地走向前,得到万老师亲笔签名的《五十春秋》一书。回家后这本书放在床前读了许久,书中图文并茂,有许多国家老一辈领导人的珍贵相片和故事。一篇一章节,点滴有感动。除了写传奇将军许世友,爱国名将侯镜如等将军故事,还以系列形式写了三篇《亮剑》原型王近山将军的生动故事。同时也写到自己的父亲万里老爷子与国酒茅台的故事,贺龙元帅和夫人的温暖谈话,也不惜笔墨地写到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和台湾作家李敖,以及不同人物的体育情缘和共和国领袖们的国球之恋等等篇什。

    最让我记忆深刻和感动的是写朱老总的一篇《井冈幽兰》一文。文章深情记述了鲜有人知的朱德元帅夫人伍若兰,在1927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残酷大屠杀,1929年的初春,为了掩护朱老总冲出敌人的包围,伍若兰被敌人关押,并对怀着身孕的她进行了酷刑拷打,无果后被砍下首级,挂人头“示众”,更残忍的是剖腹出孩子剁成肉泥,时年的伍若兰才27岁!朱老总一生爱兰花,以此来怀念对伍若兰和未出生孩子的亏欠。万老师这篇文章当年读得我多次流泪,叹今日我们的和平生活来得多么不易,是前辈们的鲜血和生命所换得。

    万伯翱老师一直以一个爱文字的前辈关心作者,特别是底层作者,用自己的力量扶持刊物《散文世界》,现改为《千高原》。他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慈善活动家,多年来不断把自己创作所得的稿费和书籍向社会各阶层捐赠。前不久在“首届林非散文奖”上,再次见到万老师,他风尘仆仆地赶来参会颁奖,然后亲和地与大家挥手,匆匆离去,听说要赶往病重的父亲身边。从万伯翱老师为人为文为事业的身上,我想,我是看到和感受到了,如万里委员长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家风之严谨清正之传统来!

    2015年7月22日于凤池山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