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云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948
IP属地:云南省文山州
|
王公是方言爱好者,所以常常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候会提到反切。但是反切这个东西有其历史背景,最早出现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音韵学的发展而诞生了反切表示汉字发音,这个反切是基于当时的汉语发音,而今天汉语跟当时比发音几乎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直接用普通话去反切不注意规律就会切出错误的读音,以 东 字为例,东是“德红”切,直接切就会出现一个读音为dong,声调为阳平的发音。显然是不对的,《广韵》距今已有一千年,而一千年来,中文字的读音已有很大变化。这个很重要。明代陈第有云:「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红是平声字,平声字按声母清浊分化为阴平阳平,所有“红”作反切下字的字,确定声调都还要看声母的清浊。
反切只反映当时声母韵母的异同,但即使是声母、韵母、声调的不同都可能导致原来相同的音素分化。
E.g. 定,徒径切 定、徒中古都是定母,定是仄声所以普通话变成d,徒是平声所以普通话变成t。简单来说,中古切韵时期(广韵反切大多继承切韵)声调只有平上去入,阴平和阳平是伴随后来的浊声母清化而发展出来的。此例中"东"、"红"同声调(平声),但因为"红"为浊声母,于是它后来变成阳平调 ; “东”,“德”同为清声母,于是“东”后来发展为阴平调。从中古到现代发生了很多的语音变异,必须要考虑进去(像浊声母清化、全浊上归阳去等)。而且反切原本就不是写给现代人看的,所以乍看之下会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1。反切注音中,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上下相拼,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2。平分阴阳,清声母归阴平,浊声母归阳平。(这是中古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规律。中古声调分 平 上 去 入 四类。注意,中古只有一个平声。)
所以,望王公在运用反切时当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