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高气爽、群英荟翠。“九州百戏——全国稀有剧种展演”10月中旬在上海市兰心大戏院举行。湖北省罗田东腔戏作为本次展演的14个稀有剧种压轴演出,罕见的唱调和表演形式,特殊的团体组合,精彩的舞台表演,赢得现场观众和组委会的一致赞赏。
新华社记者获悉,本次展演是上海广播节系列活动之一,广播节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公司主办。为加大对我国濒危、稀有剧种和非遗传承保护力度,组委会首次组织全国地方稀有剧种展演,全国14个省、市广播电台共推荐14个剧种参演。
东腔戏兴盛于清嘉庆年间鄂东罗田、英山、麻城一带,是在当地畈腔(哦嗬腔)、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清戏的声调和剧目,主要用打击乐和吹奏乐伴奏,一人唱多人和,台前唱台后和,既可在舞台演出,又可化整为零在私人住宅唱坐堂,更可在田野劳动时一人唱来众人和。记者小时候曾多次耳闻目睹,人民公社田畈里东腔歌声嘹亮、此起彼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罗田畈腔”和东腔戏现均已列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现有民间业余东腔剧团5个,演员百余名,常在本县及周边县市演出。
本次罗田东腔戏为湖北唯一参演剧种,演出者3人中,白庙河镇农民、东腔戏省级传承人许继生已年过八旬,县文化馆文化辅导员饶俊华、李玉娟均为东腔戏县级传承人,《赐福》几乎是所有戏班演唱最多的保留曲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