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向征)上月15日8时,在机械的簇拥中,工作人员开始陈家湾立交桥桥面拆除工作。此刻,预示着为黄石城区交通兢兢业业站立了20多年岗的陈家湾立交桥光荣退休,这个承载着一代黄石人记忆的桥梁,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随之而来是一座全新的高架立体桥将耸立在市民面前。作为月亮山隧道乃至黄阳一线公路的配套连接桥,新桥将于8月底竣工通车。
打通黄石与阳新之间的便捷快速通道,是两地政府和居民多年的夙愿。一路通,两地利。随着黄阳一级公路的加快建设,全新的同城交通时代即将来临。
这是我市城市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先辈留给我们最简朴实用的智慧,交通是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构建完善一体化大交通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记者从8日的全市交通运输暨物流业发展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我市计划完成交通投资88亿元助推交通大发展。
据悉,今年全市将计划完成交通投资8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2亿元,普通公路31亿元,站场物流11亿元,港航项目4亿元,铁路30亿元。同时,新建一级公路路基53公里、路面38公里,完成二级公路路基97公里、路面62公里,重点项目、大中桥梁及通村公路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
黄石至阳新一级公路全线开工、黄石新港如期开港、团城山综合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汪仁至大冶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改造……
一项项重点工程的全线开工,一个个道路改造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2015年,市交通运输部门以做好“项目建设、谋划十三五、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从严治党”等为落脚点,全年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4.9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时也为“十二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车到家门口,货带店里来,方便又省钱。”阳新县白沙镇兴祖村村民周凝香经营一家小卖部,过去进货往镇上跑,现在一个电话,老板就把货送上车带到家门口,便捷交通为山里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公交化”的思路,2015年初,黄石适时启动了“村村通客车”工程。到去年9月,全市800个行政村实现了100通客车。随着“村村通客车”的提前实现,黄石农村公路深度联网、通达四方,城乡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一体化逐步形成,而这是我市城市交通建设给我们带来的最实际的变化。
然而,这样的变化只是开始。
构建起立体化、快速化交通格局,对外交通更加畅达,把黄石打造成为省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鄂东交通门户、长江中游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谋求更大的交通格局变化。
按照规划,我市将建设重点项目9大体系共120多个,计划完成520亿元,比“十二五”期间投资增长45%。以建设152公里高速公路、152公里一级公路和武九客专为重点,推进武穴和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武汉至南昌高速公路及黄咸高速东段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完备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在今年内开工建设,武咸高速延伸段、黄阳快速通道在今年年底完工。同时,加快团城山综合客运枢纽站和黄石新港的建设,确保棋盘洲港区形成约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面清理、建立全市公交车、出租车服务体系,新增2—3条公交线路和30—50台新能源环保车,适时启动300台出租车运力投放工作等一系列规划都列上了议事日程。
路通城兴。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我市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会让市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方便和快捷。大交通让人们生活通向便捷,通向富裕,通向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