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奔赴贵州:“花”儿少年“榔”月清风 文/袁梦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春晖志愿服务队投稿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春晖志愿服务队为响应十九大号召,秉持“营造多彩兴趣课堂 寓教于乐欢笑一夏”的教学理念, 7月7日,所有志愿者从学校出发,共乘十七个小时的火车、一小时公交、三小时面包车,来到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花榔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阻碍不了志愿者们强烈的期盼,笼罩群山的云雾遮盖不住志愿者们炙热的目光,只要孩子们笑逐颜开,志愿者们均可倾情注付。 整理好鼓鼓囊囊的行李,洗去一路风尘仆仆的疲惫,在大山的微凉晨色里,志愿者们循着弯弯绕绕的盘山小道,穿过迷迷茫茫的晨曦云雾,路过清早吃草的水牛,忧过路旁狂吠的的恶犬,趟过水坑,爬过山坡,薄汗浸衫,呼吸微喘,遥遥望见年迈的李组长佝偻着背附手站立在村子的交叉路口,志愿者们于是跟随着李组长的指导,寻访花榔村布依族的家家户户,对每家的孩子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告知开班信息,同时将学生档案记录在册。 第一家住在村头,家里两个孩子仅由奶奶照料。姐姐杨佳丽十岁,去年已参加过春晖在花榔的开班教学,弟弟杨稼爽七岁,今年刚上一年级,也达到了志愿者们教学的年龄要求,两人对于今年花榔的支教活动都表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得知详细情况后也对孩子们的意向表示极大的支持,令志愿者们信心倍增。 赶往下一家的路上,偶遇了带稚童出门闲逛的婆婆。婆婆展露笑颜,用方言热心和志愿者们打招呼,“你们都辛苦啦,到我们这边来献爱心来啦!”婆婆开心的笑容和展露的善意令志愿者们心头一暖,“等我手边这个小孩子长大了,也要送到你们那里去,你们还来吗?”“来,还会来的!”志愿者们连连应答,和婆婆挥手告别。
截至上午九点半,志愿者们共家访了十二三家住户。通过一上午的寻访,对整个村子的儿童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布依族的孩子们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只留下爷爷奶奶照顾稚子,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心无力,一边期盼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借此能够走出大山,一方面又不得不无奈于山里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所以,当得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春晖志愿服务队到来时,家长们积极非常,想要将孩子们送到志愿者的班级里。 最后,挥别李组长,志愿者们回程去整理学生档案,却没想方才家访的几个小孩子结伴一直跟在志愿者身后,一回头就看见他们害羞地捂嘴笑,假装转身却又一直悄悄跟在身后,能感受到他们对志愿者的好奇与亲近,在学生和家长的大力坚持下,相信日后的教学工作一定能进展的十分顺利。 七月份的贵阳,一反往常的烈阳似火,给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送来阵阵荫凉。而志愿者们,则以自己最大的真诚与严谨,给予孩子们爱与温暖。爱是互付,爱是真挚,爱是永恒,对于孩子的爱意使志愿者们甘愿奉献,孩子们又将将爱意传达,回馈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