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志愿服务队将“垃圾分类”带进课堂:垃圾全分类,资源不浪费 荆楚网-东湖社区 贵阳 7月20日电 (通讯员:刘蓓)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的规定和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没有垃圾分类和未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会被罚款和行政处罚。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你是什么垃圾?” 这句良心拷问,已不再是上海市民的专属了。垃圾分类,一个都不能少。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无尽其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春晖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进行,本次活动以“热血青春心向党,奋力建功新时代”为主题。春晖的志愿者们顺应时代的潮流,将“垃圾分类”搬进了多彩趣味课堂。在课堂上,带领着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并学会垃圾分类。 首先,老师带领学生们朗读标语,引出垃圾分类的课堂。标语,起到一个宣传和引导的作用。“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靠人人”、“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随后,老师带领学生们自己创作标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是老师的课堂知识点还远远不够,老师们画好四大类的标志图案并画好,将此贴到垃圾桶上,让孩子们拿着垃圾排队投放,对学生课堂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一个测验和摸底。“蓄电池是有害垃圾,应该丢进这个垃圾桶里面去。”“报纸是可回收垃圾,这个我是知道的。”“老师,那湿纸巾是属于哪一种垃圾呢?”孩子们讨论地热火朝天,又疑惑也有收获。下课后,志愿者们带着学生使用微信小程序:e丢丢,语音识别垃圾的类别,方便又准确。在这个智能的大时代,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太多的便利。 我们丢弃的,总有一天会回来;我们要做的,是垃圾的分类。一片垃圾都应该有它的归宿,垃圾分类,才刚刚开始,也会一直持续下去。垃圾分类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了资源的再利用,为了提高经济价值,为了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一起给生活垃圾分个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