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疫后重振的关键之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年”活动,为经济社会加快恢复提供支撑。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态势明显。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953.91亿元,高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增速下降19.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63.2%,较一季度收窄2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26.3%,较一季度收窄27.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94亿元,增速下降35.3%,较一季度回升7.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累计81.03亿元,增速下降35.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82亿元,增速下降39.2%。实现进出口总额66849万美元,增速下降21.1%,较一季度回升19.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56258万美元,增速下降15%,增速排名全省第9。 二、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0.18亿元,同比下降3.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夏粮总产51.82万吨,同比下降0.7%;油菜籽总产48.67万吨,同比下降17.4%;蔬菜产量178.85万吨,同比下降1.3%;生猪出栏123.80万头,同比下降30.4%;家禽出笼2200.60万只,同比下降11.6%;禽蛋产量8.55万吨,同比下降6.0%,水产品产量47.71万吨,同比下降0.4%。 工业运行有序恢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26.3%,比一季度收窄27.6个百分点。单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与全省平均增速差距逐月缩小,由1-2月的13.6%缩小至1-6月的5.5%。6月份,5个县市区增速“转正”,其中4个县市区高于全市平均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长的企业215家,比一季度多79家;增速转正的行业13个,比一季度多11个。工业用电量累计29.58亿千万时,比去年同期下降2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量下降2.3%。 服务业稳步回升。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000.73亿元,同比下降35.6%,降幅较1-3月和1-4月分别收窄0.5和0.4个百分点。规上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娱乐业4个细分领域同比实现正增长。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达51%,较2019年年底提高14.1个百分点。 投资总体趋势向好。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稳步回升。工业投资、民间投资虽下降63.7%、59.8%,但保持连续3个月回升。工业技改投资下降49.4%,连续4个月回升,排名全省第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7.5%,较1-5月收窄9.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下降46.5%,连续3个月回升,对稳定总体投资发挥明显作用。 二、当前的问题 从国际环境看,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呈衰退趋势已成定局。全球产业链恢复不同步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制造业等行业达产达效,进出口贸易增速仍有下行压力。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消费、就业等方面完全恢复还存在一定困难。 (一)主要经济指标恢复进度偏慢。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53.9%收窄到上半年的-26.3%,位次仍然在全省末位徘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一季度仅收窄7.3个百分点,在全省位次陡降7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一季度虽收窄了20.2个百分点,但排名在全省靠后。弥补市场信心、项目建设、就业收入等方面的损失任重而道远。 (二)需求端回补不及预期。疫情叠加洪涝灾害对消费市场造成双重冲击,消费回补总体不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批发业销售主要靠烟酒类、粮油食品类支撑,零售业除部分大型超市、医药零售等销售情况较好外,其他类型限上商品销售均呈负增长,住宿业1-6月累计增速下降38.2%,餐饮业1-6月累计增速下降37.8%。 (三)项目建设进度推迟。上半年,全市统计入库的在建项目601个,同比减少38%。其中今年新入库项目39个,同比减少82%。基础设施在统项目183个,同比减少36.9%。28个省重点项目(含4个省直项目)开工19个,完成投资46.1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24.2%。2020年中央预算内项目还有33个尚未开工。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密切对接中央对湖北省出台的一揽子政策,细化各项配套措施,为下半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求得主动,努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一是做好监测调度。围绕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分解指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落实好每月监测分析、双月实地督办、季度比拼拉练项目监测调度机制,将重大项目目标任务细化月、到季。加强对重要民生商品和疫情防控用品市场价格监测,及时掌握市场供应及价格变动情况,对可能引发市场价格异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及时预警预报,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二是做好争资争项。精准做好对上衔接争取,力争下半年对上资金占全省总量达到10%以上。用好融资对接机制,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对荆州加大信贷支持。力争荆江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荆荆铁路南延、荆江分洪区安全区扩容、四湖流域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争取荆荆铁路在10月底前开工建设,沙市机场2021年春节通航。 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建设。强化地区和部门联动机制,尽快启动“十四五”第二批重大项目入库工作,力争下半年实现入库“2万亿”的目标。以8月15日之前开工为工作目标,对10亿元重大项目推进计划、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新增中央投资项目、100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央和省预算投资补助项目实行流程化管理,按可准入、可落地、可申报、可持续的“四可”要求做好项目前期。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开展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打通“无纸化”申报审批渠道,加快项目审批办理速度。推进多规、多评、多审、多验“四多合一”,推行区域性统一评价、“标准地”出让、“先建后验”,确保项目快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