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既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又要激励攻坚克难的斗志,靠苦干实干,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将会面临一系列艰难险阻,有更多的挑战需要应对、更多的矛盾需要解决、更多的风险需要防范。如果防范不及、化解不力,诸多新旧矛盾和局部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为重大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必须将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全面、清醒、深刻、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把握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潜在的各种重大风险,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层面把握其性质、特点、表象、原因,从标本兼治、主动攻防和积极应对的视角,找到防范化解的有效办法。二是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从排查防范最困难、最危险的风险着眼,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尤其要注意防范各种不可预料的风险,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颠覆性风险。三是要积极防范、有效化解重点领域的重大风险。加强对国际国内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因素的调查研判、系统评估和科学管控,积极消除或控制各种存量风险,有效预防或减少各种增量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交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必经阶段和重要基础,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关键一步”之“关键”在于:其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中国人民广泛认同的幸福生活愿景。把全面小康这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作为中国梦的现阶段目标,极具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从而激发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其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立足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并与之相符合相适应,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追求远大理想与立足客观实际相统一、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的战略智慧。其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梦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我们要拿出敢为人先的铁胆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还要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以主动担当的“愿啃”精神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优势力量、发起最后总攻,切实紧紧依靠人民,发扬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展现出的精神面貌,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敢于克服困难去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