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开启新时代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新要求,但党员干部仍要砥砺初心、永葆我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 何为“孺子牛”?在说文解字中,孺,从子,需声。子,古代指小孩子,不分性别都称子。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孺子牛” 出自《左传· 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鲁迅先生在《 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孺子牛”成为了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代名词、也成了广大党员干部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党员干部当有“孺子牛”放架子、俯身子的精神。党员干部要俯下身来融到群众里去,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奋战在一线,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最大,更不能摆出“官老爷”态度。只有走到群众中间看一看、田间地头转一转,才能从思想上和群众产生共鸣,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民情民意,才能解决群众最实际、最根本的问题。俯下身来,附耳倾听,用真情实意打动群众,方能做好“孺子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党员干部当有“孺子牛”矢志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学习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谷文昌,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面对工作、面对群众,要做到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干劲将“孺子牛”精神践行到底。 牛是种地的哑巴儿子,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党员干部带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在岗位上耕耘、在服务中奉献,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孺子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