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卷,每个人都在竞争
做到10分满分还不够,还要额外拿到12分才有安全感,为了这2分累成狗
在内卷世界的B面,或者说是另一个世界,是放弃内卷的一群人
这群人最具代表性的一定是——“三和大神”
这个词第一次广为人知,是在2018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记录片里的三和大神宋春江)
“三和大神”指的是一群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年轻人,他们只做工资日结的工作“干一天,玩三天”。
他们鄙夷工资月结的工作,不愿意进工厂,也不愿意做流水线,并把富士康这样的工厂称为“黑厂”。
这里的生活消费低到令人难以想象,吃4元一碗的“挂壁面”,喝2元一瓶的“大水”,抽5毛一根的散烟,赚到钱就在1.5元一小时的网吧打游戏,晚上睡15元的床位,情况好点就住20元的单间。

有时候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三和大神们可以把自己身上值钱的东西全部卖掉,包括身份证、微信号,一个微信号的可以卖到几十到上百不等。

在纪录片面世前后,深圳开始针对这一群体的整顿,以前破旧的街道挖开,铺上了新的沥青路。偶尔可以看到几个从网吧出来的人,但再也没有人睡在大街上。

三和人才市场前崭新的街道
疫情期间,深圳的城市公共场所及小区实时关闭管理,小区不让进,网吧全部被取缔,曾经经门庭若市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机构,也已经关门歇业。

为了帮助和安置露宿者,在疫情期间街道办设立了两所救助站,免费提供食宿,高峰时期两所救助站收留了上千人。
在三和人才市场周边,三和大神几乎已经绝迹,有人说大神们正在开发新的“三和基地”,江苏昆山中华园,上海车墩……

三和大神发帖
有人说,他们是被社会抛弃的一群人,他们并非真心喜欢现在的生活,大多数大神都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但却没有勇气改变。
在生活中,你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人。
第N次向你抱怨工作不顺、老板苛刻,信誓旦旦说着要离职改变现状,但最后都无疾而终。
当面对糟糕的现状时,有的人只会自怨自艾,而有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作出改变。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深处低估,而是身处低谷却没有勇气去行动去改变。
一个人开始沦为废柴的迹象就是:总抱怨,却没有改变现状的行动力。

蔡康永曾经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
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也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本来属于你的机遇
成为废柴的第三个标志就是:因为嫌麻烦,而一直抓不到本来属于他的机遇。

日本有一群人被称为“宽松一代”,是指出生于1987-1995在日本宽松教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
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1982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推行教育“减负”,教学内容和课时减少,学生成绩也不再排名,普通高中下午3点就放学。
但很快,这种宽松教育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
日本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绩,直接从全世界第一第二,掉到第十名开外;
在宽松教育下的孩子长大后,过度追求个性与自由,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常常表现得孤僻又消极;基础知识不牢固,遇事挫败感强,经常放弃。
“没有野心,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协调性。真是垮掉的一代啊!”这是日本社会对“宽松世代”最普遍的看法与评价。

宽松教育带来的问题,逐渐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对教育“减负”的反思。
几年后,日本政府实行30年的“宽松教育”被宣判失败。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概念“最小阻力路径”,意思是所有物体,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运行的。
人的本能也是如此,人总是让我们习惯性去选择那些更容易,阻力更小的事情。
看书学习很难,但是刷抖音煲剧就容易多了。
舒适圈的确很舒适,但是呆得久了,就停止了成长。
一个人习惯性呆在舒适圈,淘汰往往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在心里淘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