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鲁文升)7月7日下午,为保证学生的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华中师范大学青禾实践队仙桃分队为仙桃敦厚中学的学生开展了国际音标教学,语文唐诗教学以及“变废为宝”的手工创意课程。 由实践队员谢嘉伟为学生们带来的国际音标中辅音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结合上一堂课学习过的元音知识,系统学习音标。谢嘉伟首先从辅音的定义入手,结合元音的定义,让学生对音标形成一个正确清晰的概念。随后,谢嘉伟形象地运用“水”这一意象帮助学生理解清辅音和浊辅音的概念及其区别。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课堂气氛活跃。确定概念之后,谢嘉伟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了每一个辅音的发音规则及其注意事项。通过自己的示范以及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做示范,他调动学生读英语的积极性。对于不愿意开口读英语的学生,谢嘉伟也会走到座位前,鼓励他大声读出来,帮助学生克服读英语的困难。除了读音标之外,谢嘉伟还准备了具体的单词和句子,让学生在单词和句子的朗读中体会音标的发音规则。在讲到名言“Practice makes perfect.”的时候,也通过这个句子告诉学生,英语学习应把这个原则牢记心里“熟能生巧”,多加练习。
英语音标课程之后,实践队员李嘉潍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了一堂以“变废为宝,造就绿色生活”为主题的手工创意课程。课堂的开始,李嘉潍首先通过我国的垃圾处理问题引起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反思,并且强调变废为宝的重要性。随后,李嘉潍也向学生提及了变废为宝的基本方法以及本节课课堂鼓励学生采用的方式。学生对变废为宝有基本认识之后,李嘉潍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变废为宝的例子,通过一些优秀的作品,和自己生活当中变废为宝的经历激发学生动手创造的兴趣。李嘉潍以自己将废纸袋制作成纸巾盒以及将水果的泡沫袋拼成一幅画的作品为例,生动具体地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活中变废为宝的可行性和动手创造的趣味性。
在李嘉潍强调安全等注意事项之后,学生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创作”。有的学生带来空的矿泉水瓶,有的准备废旧纸袋以及饭盒、纸筒等等。学生们积极讨论,并且很快投入动手创作当中。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带来的废旧物品加以改造,创作出一件又一件富有创造性的新颖作品。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李嘉潍及时给予学生帮助,鼓励他们站起来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解释自己的制作理念。学生在她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了变废为宝的创作。展示过后,李嘉潍以一个视频作为课堂的结尾,视频中关于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对于海洋生物生命的漠视引发学生的思考。 有趣的“变废为宝”课程之后,实践队员和越辰承接上一堂语文课,继续以“盛唐李白”为主题,在上一堂课帮助学生对李白形成一个具象化的印象的基础上,继续讲解李白的经历以及他的诗歌为人所发现和传颂的过程。和越辰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的诗歌材料,向同学们还原了一个真实而生动有趣的李白。从李白进入长安,通过才华得到皇上赏识,到李白潇洒地离开朝堂,寄情山水,让学生在了解盛唐背景的同时,对当时的风俗文化也有一定的思考和想象。通过和越辰对唐代一些相关诗歌的解读与分析,学生沉浸在盛唐文化的氛围中,认真专注地听讲。除讲解李白的相关经历之外,和越辰还向学生们普及了“吟诵”这一诗歌最初的形式。通过对《将进酒》的经典吟诵,与现在将诗歌编曲唱成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唱”诗歌这一形式对于文字之美以及诗歌韵律之美的展现。从李白的经历以及诗歌中,和越辰也告诉学生,凡事要尽力而为,才能够不留遗憾,鼓励学生趁青春努力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
英语音标课以及语文唐诗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沉浸在两种语言之中,让语言之美更加深刻地留在学生心中。在手工创意课程中,李嘉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创作,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将环保理念融入自己的课堂。实践队将传统语言课程与创新手工创作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创新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