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384|回复: 0

[今日黄州] 交通专家:武汉城市圈要推进“多网合一”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238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5092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21-12-11 15:1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城化发展交通是基础支撑。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交通优势有哪些?如何发挥优势,进一步促进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12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产学研特聘专家教授朱顺应:

推进“多网合一”建设,实现武汉城市圈“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武汉城市圈的交通优势在全国十分突出,地处中部四通八达,地形多为平原建设成本小,长江穿行其中,港口具有通江达海的优势,不需要借助其他城市中转运输就能和世界相连,这是其他中西部城市群无法比的。像成渝城市圈虽也有长江穿行,但是通航能力没有武汉强,还要借助广西的防城港出海。长江水运大动脉使得武汉城市圈通航的吨位和船型更多样,能充分发挥优势。而且武汉城市圈的高校资源多,科技优势强,这也有利于支撑智慧交通的发展。

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武汉城市圈的交通一体化有了一定的基础,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城际铁路实现了黄冈、黄石、咸宁、仙桃、孝感等城市的连接,轨道交通进一步在延伸。武汉本身定位为国际性枢纽城市,“铁水公空”各种交通方式齐全,对外还开通了中欧班列、江海直达航线、国际航班。

我们现在讲发展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九城同城要实现双循环,那交通上就要实现四个循环:即武汉作为核心城市和周边8个城市之间形成干线循环;8个城市内部形成路网循环;武汉城市圈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循环;借助“一带一路”武汉城市圈和国际形成循环,达到东西贯通、南北交融的格局,为城市圈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点,目前这四个循环基本形成。

九城同城化的目的是要实现协同竞争,各个城市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提升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从交通支撑上看,这就需要“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人和物都能无缝衔接的交通运输体系。

武汉城市圈交通建设的发力点很多。首先要基础设施的保障,国铁、城铁、轨道交通、干线公路网等“多网合一”,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补充,各个城市之间形成1小时通勤圈,为人和货物的畅行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此外,九城在运输政策、运输组织管理和执法上可以尝试实现一体化;还有一点,推进九城的交通信息网一体化建设,这是实现执法一体化的必要条件,消除交通信息的孤岛,各种交通方式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交通一体化,不仅要重视人的畅行,也要重视物的流通,以往我们对“物”谈得不多。不同城市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建设如何分工协作、形成合理定位,需要从城市圈的角度来考虑,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可以共建共享,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比如未来城市圈城市可以充分利用鄂州机场。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公路分院副院长叶浩: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武汉位居中国地理“天元”要津,承东接西、连南通北,素享“九省通衢”之美誉,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战略交汇点,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是内陆地区少有的集铁、水、公、空等国家级运输通道、枢纽于一体的综合运输超级城市。

近年来,武汉市以建设便捷城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为目标,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以“七环二十四射多联”高快速路网为骨架,依托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构筑主通道,加快建设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随着5条城际铁路、地铁11号线葛店段、多条城际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营,以武汉为核心的快速路网体系正逐步实施,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日益完善,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交通硬支撑。

武汉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十四五”期将通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邮政五大枢纽建设,打造一体融合综合交通大枢纽。武汉城市圈宜依托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紧紧抓住交通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黄冈、鄂州、黄石等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打造航空客货运门户“双枢纽”,完善枢纽功能,着力生产与物流组织形态创新,以物流带产业,以枢纽聚产业,培育航空经济、高铁经济、水运经济等新产业类型,完善跨境贸易、口岸服务等新型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将武汉城市圈打造为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支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新风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