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是一只只忙碌于编织的蜘蛛,那么家长就是蜘蛛脚下承载重量的网络,教他们捕获养分,也盘绕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图。引用一句广为流传的箴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在现实环境中,这句话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却极少被理解。 又是一届新小班。 小九和缘缘是葡萄组的同伴,他们的座位靠得比较近,有时会在一起做游戏。一次周五放学后,缘缘妈妈联系了老师,说缘缘被小九踩伤了,因为踩到的部位比较重要,妈妈言辞之间流露出明显的气愤和心疼,我们在安抚过她后,也联系了小九妈妈,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地结束。小九妈妈问过孩子后,表示坚信小九说的没有踩过缘缘的事,更没有故意让他受伤这样的情况,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 棘手的“真相” ——倾听孩子说法,给与他们信任 这件事情里最棘手的部分就是两位妈妈都想要获得他们的“真相”,但是在没有监控和老师目击的情况下,真相到底如何是很难刨根究底地挖掘出来的。 首先,孩子无法辨别他人是否到底是“故意”去做这件事的,因为他们自我中心化的年龄特点,他们认为事情就是自己看到的那样,因此缘缘的说法就可以抛掉“故意”这个词,那么事情经过应该是小九无意识地踩到了缘缘,但是因为缘缘在游戏中,所以他并没有马上反应过来,而是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对于两个孩子的说话,我们都给予了信任,并且告诉两位妈妈,我们理解妈妈相信自己孩子说的话这件事,但是从老师的角度,我们同样也相信两个孩子的话,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认为两个孩子在撒谎,我们不必拘泥于事情的“真相”到底怎么样,而是聚焦于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上。 无谓的“对峙” ——从孩子角度出发,关注孩子感受 在和两位妈妈沟通后,我们决定进行面谈。我们在群里发了消息,让奶奶把孩子接走后,我们在班级中约谈。但是缘缘的妈妈表示有异议,她认为让两个孩子留下,可以方便“对峙”。 无论是站在妈妈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我们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在这件事情中,受到影响最深的其实是两个孩子,他们本来是一起游戏的同伴,现在却因为这一件事受到了很深的负面影响。 基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言,我们都不希望孩子留下来参与所谓的“对峙”,因为无论结果是谁输谁赢,于他们而言都是一种伤害。在约谈过程中,我们也表示希望两位妈妈不要再去反复问孩子事情发生的经过,孩子之间的事情应该让孩子们去解决,无论他们后来选择继续做朋友还是选择渐行渐远,我们都表示尊重,而不是强硬地干预,给两个孩子之间竖起高高的篱笆。因为我们还要在班级中继续相处两年时光,应该给彼此之间多些宽容。 智慧的“放下” ——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目光应放得更远 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这件事到底真相如何,而是作为家长的你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以后孩子在面对矛盾和问题时,也会影响着他们是会选择宽容地去看待,理性地去处理,还是任由情绪发酵,不依不饶地去寻求对方的一个道歉。 在双方都僵持不下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够选择放下这件事,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如何去面对同伴,如何去解决这件事。可能在孩子眼里这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一句“对不起”、“没关系”就可以过去。我们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该目光放长远一些,固然我们理解双方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疼,但是事已至此,思考用何种方式去处理这件事才是更为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处理的不光是矛盾本身,而是更多的想办法让结果最优化,我们思考的是能教给孩子们什么,引发家长对教育方式的反思。何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你爱的目光不仅仅是用以注视自己的孩子时,你的宽容、你的善良、你的智慧,潜移默化地反哺着孩子,渐渐的,他也会用爱回馈你的“最好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