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23-8-19 19:31 编辑
2023淅川徐家岭发现若敖墓文物铁证 将结束湖北河南两省楚国丹阳楚文化世纪之争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豫州的河南省,与湖北省除了诸葛亮躬耕地隆中之争外,与湖北省基本不存在楚文化之争问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阳市方城县、南召县相继发现石磊城寨遗址,河南开始了为期三十多年的楚长城楚方城之争,三十年后2016年老河口卧马先生航拍鄂豫楚方城还原绘制汉水楚方城军事防御设施,仅用关键的“汉水”两个字就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湖北河南楚方城之争。因为河南南阳方城、南召的楚长城远离汉水三百里,与《左传》记载的“楚国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城池相依的军事防御要求不符,当年河南已经基本抢到手的湖北河南楚方城之争,最后以改写荆阮、冥阨、连堤、楚方城历史词条的湖北大胜告终,至今河南已基本退出楚方城这以楚文化之争的行列。 楚方城之外,河南湖北两省最激烈的楚文化之争要属楚文化源头的“楚国丹阳地望”之争? 湖北与河南的楚国丹阳之争,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仓房镇,因为大旱丹江水库下降、淅川下寺、和尚岭、徐家岭陆续发现发掘出土、楚庄王之子令尹子庚墓、发现楚国箴尹斗克黄之之升鼎、发现王孙诰编钟、发现化夫人小口鼎等,春秋中晚期的楚国墓、出土大量的楚国青铜重器,河南省这些楚国春秋中晚期历史文物的出土,对湖北的楚文化冲击和影响非常大。从此河南省的考古专家们,藉此开始做起楚国丹阳的楚文化大梦。 因为丹水贯穿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大坝淹没区的香花镇西有一个“龙城”遗址,河南的考古专家在没有厘清淅川县下寺、和尚岭、徐家岭出土的楚庄王之子令尹子庚王子午鼎、箴尹斗克黄之之升鼎、王孙诰编钟、化夫人小口鼎铭文文字、没有西周春秋早期确凿历史文物文字证据的情况下,做起了“楚国丹阳城”的美梦,并在媒体网站公然大肆宣传推介淹没区的淅川县香花镇西“龙城”遗址是楚国丹阳城遗址,宣称八百年楚国四百多年发生在河南南阳市淅川县,楚国的发源地在河南南阳市淅川县。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政府网公然把“龙城”作“楚国丹阳城”截图
因为湖北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没有发掘春秋早期楚君大墓、没有出土淅川县那么多的青铜重器,眼睁睁的眼看着河南省公然把楚国历史文化源头的楚文化桂冠抢到河南去了? 因为湖北省没有代表早期楚文化历史的青铜器,加上楚国早期历史记载匮乏,修建丹江大坝古丹水流域遗迹淹没消失、楚国丹阳地望未予论定等因素,在这波跨越近半世纪的楚国历史文化的激烈角逐竞争中,显然河南南阳市靠淅川出土的青铜器占了上峰? 因为缺乏过硬的证据,湖北的楚文化研究专家们2009年干着急的严重跑偏的论定“楚国丹阳在汉江以西的保康县紫阳”,此说一出舆论哗然,虽叫了多年但根本不被手中有干货的河南考古专家们接受和认可?河南反而变本加厉不跟湖北理论商量直接把楚国丹阳城明抢到河南南阳淅川县了? 历史往往常常跟人开历史玩笑?谁也不会想到,基本已经被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抢去的“楚国丹阳城”问题,湖北的楚文化考古研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无力回天的关键时刻,随着南阳市淅川县徐家岭出土的一件化夫人小口青铜鼎罐铭文的研究新发现,终于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让两省之争的楚国丹阳问题来了个惊天大逆转,并且成为结束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与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楚文化源头“楚国丹阳”之争的考古文物铁证。 如果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徐家岭出土的这件化夫人小口青铜鼎罐“关于“若敖鼎”若敖墓的青铜铭文,最终得到科学的考古论定,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将因为这一青铜鼎铭文研究的重大发现,将彻底告别八百年楚文化源头之争、楚国丹阳城之争,正式退出五十里楚国丹阳的包围圈?心服口服的彻底输给湖北襄阳老河口市,从此划上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系列楚文化之争的圆满句号。 参看:淅川县仓房镇徐家岭出土“化夫人小口青铜鼎”铭文相关研究。 破译淅川仓房镇徐家岭11号化夫人小口鼎铭文 发现楚国若敖墓 图 --揭开2800年楚国若敖居鄀、葬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斗邑封地之谜 《邓州论坛》:https://www.dzmhw.cn/thread-244860-1-1.html 《 荆楚网》https://bbs.cnhubei.com/thread-4900276-1-1.html 破译淅川仓房徐家岭11号化夫人小口鼎铭文发现若敖之妻郧国云夫人之墓 《邓州论坛》:https://www.dzmhw.cn/thread-244876-1-1.html 《 荆楚网》https://bbs.cnhubei.com/thread-4900343-1-1.html
老河口光化县邓州古邓国与淅川县区域演变史证古鄀国疆域地望 《邓州论坛》:https://www.dzmhw.cn/thread-244877-1-1.html 古为鄀国、西临秦国、南临楚国的淅川县仓房镇,出土春秋早中晚期的若敖墓、云氏族墓、斗克黄墓、斗氏家族墓葬群、令尹子庚墓等,大量与2800年前楚国若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地、居鄀、郢鄀、葬鄀、斗邑封地、朝秦暮楚历史相符的文物考古铁证,一下准确的把南阳市淅川县楚文化的历史上限定格在公元前791-764年楚国若敖熊義在位之间。 楚君熊義与鄀国的历史关联,始于若敖在位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居鄀、郢鄀、逝后葬鄀,谥号若敖,封其后裔于斗邑封地,终于公元前605年的斗氏叛乱灭族,《左传》、《史记》等信史均有明确记载。 所以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春秋楚墓青铜重器的历史,只能止于上限的公元前791年。即使南阳市淅川县有丹水丹阳之地,也只能是上游的丹水、是位于鄀国的丹阳?不可能与公元前791年向上至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封熊绎五十里楚国丹阳的251年楚国历史产生历史瓜葛。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徐家岭出土确切记载“若敖”的青铜鼎铭文文字为证,有与若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史相符的鄀国山林之地、有若敖后裔斗克黄之升、斗克黄之墓、斗邑封地之证,系列考古证据可谓铁证如山,有如此强的出土文物为证,十八年前就已经出土,相信河南考古专家看到徐家岭墓楚国若敖的研究发现在这样确凿的文字铁证面前无话可说,相信湖北省最终一定能够毫无悬念的打赢这场旷日持久的楚文化之争之仗。所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考古专家们不会想到,正是他们河南南阳淅川县出土的这件青铜重器,成为压垮河南楚文化源头楚国丹阳之争的最后一根稻草,将是结束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早期楚文化发源地之争的历史文物铁证。
2016年依据《光化县志》记载北大卫星地图还原绘制五十里楚国丹阳疆域四至图 斗邑封地划出了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古鄀国,将五十里楚国丹阳的包围圈直接从东南的邓州市至襄阳北邓城的邓国、正南的宜城市罗国、西南的南漳县卢国、正西的谷城县谷国、郧县的麇国、丹江口绞国、淅川县鄀国等疆域界线之外直接从东西南北向内压缩到汉水以东的古丹水流域二劈山分流孟桥川老河流域、至襄阳清河口入汉的排子河流域,把五十里楚国丹阳之地直接推向春秋时期鄀国淅川县之外“楚国收阴,阴入于楚”的湖北省襄阳市楚方城下老河口之境,除了老河口之地再也无地可推,准确的在汉水以东二劈山脉以西的老河口精准如GPS定位一样的找到古丹水流域以北符合丹水之阳的五十里楚国丹阳疆域四至。 以此可以揭开八百年楚国历史事件中“楚国收阴,阴入于楚”的“阴楚地望”谜? 可以揭开“朝秦暮楚”成语故事发生地的秦鄀楚三国疆域地望之谜? 可以揭开楚文王“伐申过邓”历史事件发生地的申国邓国楚国疆域地望等等与楚国丹阳有关的楚国历史之谜,从此结束湖北河南两省之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楚文化之争和楚国丹阳之争? 2023.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