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zy123911 于 2024-1-12 13:54 编辑
清乾隆丙寅和同治年《石首县志》载:“宋乾德二年(964年)于县东故白臼巡院升置建宁县,县治设槎港山,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建宁入石首,县治由槎港山迁绣林。
宋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建宁县,县治仍设槎港山。宋崇宁五年(1106年)复废建宁县入石首县。根据上述的文献资料可知,古建宁县在槎港山建立县治,两度兴废,前后延续了142年,建宁县已载入史册,其名未因历史的变迁而湮灭。槎港山村历史人文底蕴深厚。
槎港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在成为湘鄂边名闻遐迩桃源小镇的后花园。槎港村北依长江东接港口南临湖泊,属江南水乡少有的丘陵地貌的地域特点,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今天,得到了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在以前槎港村老书记陈家胜,老村长李硕炎的坚持带头实践领导下,大胆试验养龙虾,为槎港老百姓增加收入,槎港如今成为石首最富裕村之一。
紧抓基础设施建设显成效。近年来,投资600余万元完成全村5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成功注册地理性“调弦牌”龙虾商标,常年邀请长江大学教授到田间地头讲种养技术,培育养殖大户成立“好时机”虾稻养殖合作社、浩平家庭农场、集约化养殖销售小龙虾。同时与镇属海铧水产龙虾加工企业合作,促进产业模式由“捕捞+餐饮”提升为“地理标志+龙虾养殖+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延伸小龙虾的产业链,实现小龙虾养殖和龙虾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餐饮文旅为主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现龙虾亩产量最低达到350斤以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近年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0余万元。
坚持党建强引领,建设文明兴槎港 建立红色阵地,建强基层党组织。建成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中心内设有红色会堂、图书阅览室、广播室、服务大厅、扶贫工作室、百姓广场等。完成村规民约的制定,户均发放一册,并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民兵抢险突击队。村申请公益性岗位达17人之多,完善了网格“啄木鸟”志愿者建设,评选出16户“十星级文明户”、1户“最美家庭”、1户“最美庭院”,树出了文明典范,树立了文明新风尚。 改善人居治环境,建设和谐美槎港 推动共同缔造美环境。向上争资引项,投资近160万元全面改造村自来水主管网,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难的民生大事。清洗村内的大沟大渠近万米,完成旱厕改造550户,拆除无人居住空心危房50余处,对全村10公里的主干道进行了提档升级,建成了4公里的农村“四好公路”,新建和维修6座村级桥梁,新建组级泵站15台套。对全村主干道、大沟大渠进行了绿化美化,共栽植红叶石楠、垂柳、大叶雨贞、楸树近6000株,栽植爱媛38号果冻橙、茶油树近300亩。 全村主干道安装路灯200余盏。六年来累计对上争资引项近3000万元。 2022年全市人居环境比点观摩得到了石首市领导的高度好评,连续两年在全镇的人居环境比点观摩时全镇第一,代表石首市参加荆州市集体经济擂台比武获得优胜奖。2018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单位,202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村,近七年每年都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