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三下乡:遇非遗而感其美 晓历史而继传承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吴优 唐思彤)7月3日,我院26名社会实践队员走进了黄梅县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从四大“非遗”文化参观到历史文物欣赏,从史前遗址走到近现代红色基地,队员们在这一场文化之旅中探寻着黄梅县万年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 黄梅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时称“鄂东第一馆”,现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有一级文物4件。藏品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印证黄梅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张山遗址砍砸器、焦墩卵石摆塑龙、元青花瓷器各有亮点,彰显鲜明的吴头楚尾地域特色。
在辽“统军万户之印”铭铜印展品前,自动化2203班学生淳宇乐驻足良久,认真地记录着他的所见所闻。他从小就十分喜欢历史文化,因此这一次的参观活动令他欣喜不已。“文物本身所沉淀的历史感以及讲解员的讲述,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鄂东南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增长了很多见识。”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他笑着说道。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两位游客正在黄梅戏宗展馆里的戏台前演唱黄梅戏经典曲目《对花》。“黄梅戏”原名“采茶戏”,与“岳家拳”“黄梅桃花”“禅宗祖师传说”同为黄梅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据悉,黄梅县博物馆仿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孔垄万年台在展馆内复刻了戏台,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既能通过实物了解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又能身临其境现场体会黄梅戏曲之美。 2023级辅导员邓李欣指出,这一次社会实践具有深刻意义,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亲近“非遗”、体味历史、感受文化的学习机会。她表示,该次活动让队员们拓宽了视野,能够深入了解黄梅的文化和发展,感受其中巨大的魅力。 该博物馆通过形式多样的藏品和别出心裁的互动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展现了黄梅深厚文化底蕴。黄梅县博物馆馆长童志军也表示,今后博物馆将‘解锁’更多打开方式,让博物馆成为文化旅游的打卡地,让人们乐于听、乐于看,更乐于传承。
|